鄂托克旗发展和改革局 孙亚丽
为深入了解鄂托克旗绒毛市场和价格变动情况,分析判断后期毛绒价格走势,进一步做好价格预测预警工作。近日,鄂旗发改局组成调查组就全旗绒毛市场和价格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并结合日常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5-2016年绒毛市场发展及价格变动情况
(一)产量和价格的波动情况
1、2015年全旗原绒产量为600吨,无毛绒产量为288吨。2016年全旗原绒产量为625吨左右,同比增加4.2%;无毛绒产量为295吨左右,同比增加2.8%。其原因是全旗农牧业惠农惠牧补助政策的全面实施,山羊饲养量有所增加,绒毛产量也相应提高。
2、2016年收购初期原绒的价格为125元/500克左右,无毛绒价格在60万元/吨左右。进入6月份,原绒收购价格为120元/500克左右,与收购初期相比下跌了4%,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8.7%;无毛绒出厂价格在58万元/吨左右,与年初相比下跌了3.3%,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4.5%。
(二)羊绒收购进展情况
鄂旗的绒毛收购主要集中在乌兰镇地区,目前全旗规模较大的收购加工企业为鄂托克旗伊吉汗绒毛制品有限公司,其收购旺季一般在每年5-6月份,目前,该企业已经收购了牧民手中50%左右的羊绒,其收购进展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但与往年相比收购率略微有所降低。总的来看,今年收购进展情况相对稳定。
二、农牧民、收购加工企业对当前绒毛市场和价格的反映和看法
由于近两年绒毛产品销售不畅,生产和收购企业考虑到经济压力只能少量收购羊绒,绒毛市场呈现购销不旺状况。绒毛价格持续低迷,对农牧民交售的积极性有所影响,但是从收购进展情况来看,牧民惜售的心理并不明显。农牧民、收购加工企业认为,当前绒毛市场疲软,价格降低,销售疲软,不利于收购加工企业的收购工作,影响收购的进展,普遍反映不满意,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出面解决。
三、绒毛价格市场波动形成原因分析及价格预期
造成绒毛价格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受国际经济下行的影响,消费明显降低,高端羊绒产品市场需求不振,导致羊绒制品出口量减少。山羊原绒收购价格受国际市场无毛绒价格变动影响而变化,而无毛绒价格的持续低价位运行,直接导致鄂托克旗原绒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二是河北商贩故意炒作。原绒收购初期,河北商贩故意抬高原绒市场价格,但是由于经济压力影响只收取了极少一部分,并没有对市场价格造成太大影响。三是质量因素影响。近年来农牧民注重山羊绒的产量忽视了质量,使绒毛的细度、长度达不到国际市场的需求标准,导致价格竞争力不强,处于质次价低的境地。四是中间环节影响。流通环节成本的增加,是造成价格较低的又一因素。在绒毛的收购加工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利润进入以倒贩绒毛为生的“中间商”,这些中间商为了自己的利益,压低牧民绒毛的收购价格。五是绒毛市场价格信息闭塞。牧民对国际国内绒毛产品市场信息了解不够,不能及时预测绒毛市场价格波动情况,不能及时把握绒毛最佳出售时期。
通过分析预测,由于受国际经济大趋势的影响,整体市场不景气,导致无毛绒市场价格不景气,从而影响绒毛市场价格。预计后期绒毛市场的价格将会有所下跌,但是价格变动幅度小,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四、政策实施情况
鄂旗在绒毛生产上,积极贯彻落实《鄂尔多斯振兴羊绒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为了提高羊绒品质,设定了阿尔巴斯山羊养殖保护区,建立优质羊绒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大对羊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提供高品质信息服务。另外收购加工企业实行对绒毛质量达到一定标准给予相应奖励政策,其中给予细度达到15微米以内的优质绒毛每公斤补贴10元,达到14.5微米以内的绒毛每公斤补贴50元。农牧民对各扶持政策纷纷点赞,认为党的政策好。
五、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市场监管和价格调控。建议相关部门要针对牧区价格信息闭塞的实际问题,建立绒毛市场价格变动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向农牧民提供农畜产品价格和供求信息,传递绒毛价格行情。同时,出台相关的政策引导和规范绒毛市场合理有序运行。
(二)加大优良品种的推广和扶持。建议有关部门积极实施羊绒“1436”工程,增加扶持力度,扩大扶持面。尽量帮助农牧民进行品种改良,提高羊绒的细度及长度,提高羊绒品质,扩大无毛绒的销路。
(三)加强企业和牧户的对接。积极引导农牧民和收购企业的对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企业收购成本,增加农牧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