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发展和改革局 杨智忠 阿依娜
准旗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是全旗菜篮子工程的一大亮点,最集中的种植区在十二连城乡,这个地区的温室大棚种植已全面推广实施,并且,具有一定的地理优越性。这里地势平坦,地域辽阔,取水方便,土地肥沃,从目前情况看,本地区温室大棚蔬菜生产种植发展很有潜力。
一、基本情况
十二连城乡五家尧村有基本农田210000亩,现有温室大棚2797栋,种植蔬菜面积590亩。目前,种植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茄子、青椒、豆角、尖椒、芹菜、菠菜、韭菜、白葱、牛心菜、青萝卜、土豆、西葫芦、香菜、小白菜、油菜、南瓜、草莓、香瓜等种类。
二、西红柿收益情况
通过成本调查核算获得数据,西红柿平均亩产6000公斤,每亩平均收益12000元。每亩平均成本费用6740元,其中:每亩的物质与服务费用3040元,每亩人工成本3700元,每亩平均利润5260元。
三、供需状况分析
薛家湾的蔬菜供应完全靠外运来满足市场需求,仅靠周边地区的蔬菜产出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一地区蔬菜供应的主要来源是山东,蔬菜经营户从包头进货。据不完全统计,准旗薛家湾每天需蔬菜供应量为30000公斤,蔬菜销售的品种有十多种,平均每个品种的数量分别为3000公斤左右,按以上推算,仅薛家湾2天就可以消化一亩大棚西红柿的产出,其他品种如此。因此,销路是有的,可以说销路不存在问题,只要能降低成本,价格保持平稳、产量达到一定的规模,这一步还是能迈出去的,一定能够打开薛家湾的销路,蔬菜经营户不可能舍近求远放弃当地货源到外地购进。
四、存在问题
几年来,该乡大棚蔬菜经过不断生产发展到逐步扩大,农户有了一定的收入,取得了一定的种植经验和技术,已成为该乡的重点发展产业,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部分,从而提高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1、由于农户与外界交往少,生产与销售信息缺乏,以及小农经济意识强。长期在这种情况影响下,不少的农户对发展大棚蔬菜的认识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盲目生产,不能将种植大棚当作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严重束缚了思想,种植停留在传统的品种上;部分农户缺乏种植技术,盲目种植、无计划生产,边种边摸索经验,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有小部分农户存在满足于现状的停滞不前思想,严重制约了生产发展,不能把结余部分投入扩大再生产,缺乏改变现状的信心和决心;另外,农户缺少蔬菜生产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蔬菜种植技术人员不能满足需求,缺乏在田间地头的实地指导。
2、销售渠道不畅通,没有形成一个有序销售的环境,同时受季节变化和露地蔬菜大量上市价低的影响,抑制了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由于该地区蔬菜大棚品种不够齐全、种植数量少、产量低,没有形成多品种的规模化生产经营,没有专门的销售人员,又缺少外运蔬菜的车辆,造成种植、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不衔接,导致蔬菜卖难,严重制约了生产和发展。
五、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为解决大棚种植、生产、销售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助推五家尧大棚蔬菜的发展,经过深入调研、分析,总结出以下解决的思路和办法。
1、引导农户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加快发展
农户可以边实践边学习提高自身,农户中选派一些骨干走出去学习参观其它地区的种植经验,增长知识、开拓视野,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大棚蔬菜产业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实践范例。包村干部、村干部、科技人员要尽职尽责,与农户打成一片、多交流。通过深入细致的讲解、引导和带动生产,充分让农民群众从思想观念上有所认识和转变,从而推动产业发展。
2、实施助农互农战略、加大资金的投入和帮扶力度,扩大种植规模
加以引导农户资金投入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大棚蔬菜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种植条件。采用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和预防病虫害,促进生产效益的提高,同时,利用农村小额贷款的优惠条件,加大扶持和投资力度。要通过多方努力最终形成规模化发展优势。预计来自周边的商贩会源源不断的被吸引过来,产品不愁没有销路。所以我旗的大棚蔬菜生产还需要下大力气,提高生产效率,逐步形成区域化、规模化,最终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
3、加强技术能力培训、提高蔬菜产量、促进农民增收
大棚种植要有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只有通过学习和技术的提高,不断更新种植技术知识,提高种植专业技术水平,管理到位才能提高蔬菜质量和产量。
4、通过媒体、报纸宣传发挥作用、扩大知名度,打通销售渠道。形成公司与农户订单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扩大销售,争取将大棚蔬菜逐步打入薛家湾各大超市和蔬菜批发市场,打出品牌、发挥特色、得到认可,最终占领薛家湾市场,力争为薛家湾市民提供新鲜绿色蔬菜而共同努力和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