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家发改委将内蒙古西部电网列入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今年3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以下简称“九号文”),这是继2002年国家发布实施 《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国发〔2002〕5号)以来,再一次正式启动电力体制改革。目前自治区发改委拟定了《内蒙古西部电网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讨论稿)(以下简称“方案”),还没有提交自治区政府研究。本文将在回顾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历程、分析解读“九号文”和“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谈几点关于我市电力体制改革方面的想法。
一、电力体制改革历程
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早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时至今日,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 年至1997年,省为实体,集资办电。为促进电力发展,解决严重缺电问题,国家出台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集资办电政策,成立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五大电力集团公司,华能、新力等发电公司,长江三峡、清江、五陵等水电公司,各省成立省电力公司, 还成立了南方电力联合公司。
第二阶段:1997年至2001年,实施政企分开,公司化改组与竞争上岗试点。1997年国家电力公司成立,我国电力开始步入政企分开、公司化改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1998 年电力部撤消, 电力行政管理权移交国家经贸委及地方政府, 至2001年底,全国大多数省电力工业实现政企分开,自治区电业管理局于1998年改制为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落实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继续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2002 年初,《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国发〔2005〕5号)公布施行,重组成立两大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华能集团公司、大唐集团公司、华电集团公司、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和四大辅业集团(电力顾问集团、水电顾问集团、水电建设集团、葛洲坝集团,后于2011年重组为中国电建和中国能建两大辅业集团)。2003 年, 成立国家电监会, 颁布“电力监管条例”, 国务院批准发改委的“电价改革方案”, 逐步推行发、输、配、售电价形成机制和电价管理原则。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指明“十一五”期间电力改革发展的目标、原则、方法与任务。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电力行业破除了独家办电的体制束缚,从根本上改变了指令性计划体制和政企不分、厂网不分等问题,初步形成了电力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格局。2002年公布施行“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以来,电力行业确定了厂网分家、主辅分开、输配分离、竞价上网四大改革目标,目前已完成了厂网分家、主辅分离,但距输配分离、竞价上网还有距离,这也是今后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
二、中央和自治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基本精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新一轮电改的重点和路径是: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开放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推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规范运行。“管住中间”是指对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输配电网环节加强政府监管、实行政府定价,确保电网公平开放、市场公平交易,有利于更好实现电网科学规划,发挥电网规模效益、提高管理效率,避免拆分式改革增加大量管理成本和协调成本。“放开两头”是指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实行市场开放准入,引入竞争,放开用户选择权,形成多买多卖的市场格局,价格由市场形成,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内蒙古西部电网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目标是建立独立的输配电价体系,完善输配电价监管制度和监管方法,促进内蒙古电力市场化改革。输配电价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则核定,通过输配电价的核定对电网企业的监管由现行核定购电售电两头价格、电网企业获得差价收入的间接监管,转变为以电网资产为基础对输配电收入、成本和价格全方位直接监管,从根本上改变电网企业的运行模式。试点范围为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部的共用网络输配电服务价格。
三、鄂尔多斯市电力体制改革的初步想法
由于鄂尔多斯电网仅是蒙西电网的一部分,不是一个独立的电网,由内蒙古电力公司统一管理。因此,我市推行电力体制改革的主导性较弱,待自治区政府批复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后,可以开展一些落实性的工作。
(一)改革棋盘井电网的经营方式。我市棋盘井园区已建成完整的煤电冶金、煤电氯碱化工一体化发展产业链,目前已建成自备电力装机302万千瓦,占蒙西电网装机4%;形成各类用电负荷260万千瓦;并由鄂尔多斯集团投资建成了220千伏变电站4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17座,已具备组建微网的条件。受制于现行的电网经营体制,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为蒙西电网唯一投资管理主体,园区经营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缺乏灵活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二是园区的系统备用费界定不合理;三是自备电厂超能力运行。
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资源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在棋盘井园区等条件成熟地区开展微网运行电力市场化改革试点”,我委组织鄂尔多斯集团编制完成了《棋盘井园区微网运行电力市场化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并分别上报了自治区政府、改革办,发改委,但一直未获批复。2015年初,经自治区政府研究,暂缓微网改革试点工作,拟先行开展棋盘井地区电网股份制经营改革试点工作,并于1月28日召集鄂尔多斯集团和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就股份制合作有关事宜召开了专题会议,议定将两公司的合作作为示范项目纳入自治区电力体制改革工作中。如该项改革可以顺利推进,将改变棋盘井地区的电网经营方式,有利于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也为全国电力体制改革做出示范。
(二)建立独立的售电主体。鼓励发电企业、工业园区、大用户组建售电公司,实现发电企业与用户直接交易,推进发电侧和售电侧电价市场化,放开竞争性环节电力价格。如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及电解铝、多晶硅、特种钢、硅铁、PVC、云计算等大用户可组建独立的售电企业,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发电企业、工业园区也可成立售电公司向用户直接售电。电价由参与市场交易的售电企业与用户通过自愿协商、市场竞价等方式自主确定,电网企业按照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
(三)探索建立燃煤火电项目开发权市场化机制。在当前的电源项目审批体制下,燃煤火电项目属国家严格管控的投资项目,核准难度大,平均核准周期在6年左右,导致燃煤火电项目成为投资领域的稀缺资源。同时部分电源点的建设存在利用率低、规划布局不合理等现象。探索建立电源点开发权市场化机制,政府根据用电负荷、热负荷、电网安全稳定等综合因素统一规划布局电源点,统一开展前期工作,待电源项目取得国家“路条”后,进行公开拍卖,企业取得开发权后办理核准开工建设。
(四)转变电网建设思路。近年来,我市电网工程建设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城市核心区和重点城镇,对于贫困村、荒漠地区等这些发展新能源发电潜力大的地区,大型变电站稀缺,电网支撑能力弱,接入条件差、并网困难,不能大规模地将新能源所发电力送到负荷中心。此外,我市电网调节能力较差,无法大规模接入“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的分布式电源。积极转变电网建设思路,电网规划充分考虑新能源及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发展融合先进储能技术、信息技术的微电网和智能电网技术,提高系统消纳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