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今日鄂尔多斯天气:
       
发展与改革研究42期

发布时间:2015-05-08 10:51:00
   

鄂尔多斯电力工业形势分析及“十三五”主要任务

一、2014年电力供需情况分析

   (一)电力供应能力稳步增长

电源建设逆势上扬。在全市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电源建设逆势上扬,全年在建电源项目13个,总投资215.9亿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5亿元。特别是光伏发电项目,在自治区利好政策的激励下,2013年底以前核准、备案的光伏发电项目,2014年内建成可不受光伏指标限制,光伏发电项目开工规模为历史最高,全年有6个项目开工,总装机28万千瓦,累计完成投资23.6亿元,年底已全部建成,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翻两番。此外,全年在建火电项目6个,总装机438万千瓦,总投资188亿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1亿元,同比增长49%,即北联电魏家峁发电2×60万千瓦、鄂绒棋盘井低热值煤发电2×33万千瓦、君正蒙西低热值煤发电2×33万千瓦、蒙泰东胜热电联产2×33万千瓦、杭锦旗矸石电厂2×30万千瓦和蒙泰不连沟热电联产2×30万千瓦,除魏家峁电厂外,其余5个项目将于2015年并网投运。在建风电项目1项,总装机5万千瓦,总投资4.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预计2015年投运。

目前全市电力装机总规模达1563万千瓦,其中火电1422万千瓦、水电75万千瓦、风电24.8万千瓦、光伏发电36.8万千瓦、生物质发电4.8万千瓦。

发电量平稳增长,增幅有所回落。全年发电量733.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1%,增幅回落6个百分点。其中火电706.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7%;水电17.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6%;生物质发电3.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82%;光伏发电0.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00%。

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突破5000小时,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受电力需求拉动,2014年全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5075小时,同比增加244小时。其中火电设备5358小时,同比增加265小时;水电设备利用小时2309小时,同比增加53小时;由于全年无风日增加,风电设备利用小时为2193小时,同比减少49小时;生物质发电设备利用小时7167小时,同比增加979小时。此外,由于煤炭价格下跌,煤电成本降低,发电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效益大幅提升。

   (二)电力消费势头良好,消费结构逐步优化

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00.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增速与2013年比上升1.5个百分点,占全区用电量的20.7%。一、二、三产均保持两位数稳定增长,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4.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72%;第二产业用电量466.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5%;第三产业用电量19.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03%;城乡居民用电量9.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8%。

四大行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比上年略有上升。煤炭、化工、冶金、交通运输四大行业用电量合计351.89亿千瓦时,总体保持较大的规模,同比增长15.37%;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84.4%,比上年增加17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70.3%,比上年增加1.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7月份的月度用电量基本处于4亿千瓦时以下,8月份以后企稳回升,10月份达到最大值,与其生产形势相一致。化工行业用电继续旺盛,月度用电量连创新高,12月份用电量达到最高26.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94%。全年PVC、电石、甲醇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金属冶炼全年用电量为2.8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9.8%。交通运输业全年用电量为4.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7%。

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速明显,电力消费结构逐步优化。全年轻工业用电量为1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1%,增幅较上年增加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量为19.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0%,增幅较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84%,比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电力消费结构逐步优化。

新增工业用电负荷拉升旗区用电需求。乌审旗、杭锦旗、伊旗用电量增速明显,同比分别增长51.8%、32.5%和32.3%。分析原因,由于中煤100万吨合成氨175万吨尿素项目、中煤蒙大60万吨甲醇项目以及博大实地50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项目等建成投产,乌审旗用电量大幅增加;兴圣天然气日处理200万方天然气液化项目投产增加了杭锦旗工业用电量。达旗、准旗、鄂旗、前旗用电量增速稳定,同比分别增长9.37%、2.01%、7.91%、4.48%。仅东胜区受房地产行业及煤炭行业低迷影响,用电量有所下降,同比下降4.95%。

   (三)电网结构逐步完善,供电可靠性进一步加强

2014年全市新增变电站20座,新增变电容量351.2万千伏安,新增线路长度510.3公里,其中220千伏9座,变电容量258万千伏安,线路长度274.5公里;110千伏11座,变电容量93.2万千伏安,线路长度235.8公里。农村电网改造投资7.67亿元,改造线路2991公里。

二、2015年电力供需形势预测

2015年一季度发用电量增速均出现明显下滑,其中全社会用电量119.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增速下降5个百分点;发电量为155.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3%,增速下降近20个百分点。造成下滑的原因,一是受全国经济形势的影响,外部市场对于工业产品的需求下降,工业产品产销放缓,导致工业用电量增速降低,较去年同期降低5个百分点。二是北京、河北地区用电需求减少,致使外送电量降低,一季度全市外送电仅36.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5.7%,增速较去年同期降低近70个百分点。虽然一季度的发用电量增速均出现下滑,但我市电力工业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全年发展态势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装机规模将大幅增加,供应能力进一步加强

    预计2015年可新增装机340万千瓦,全市电力总装机规模将突破1900万千瓦,增长22%,其中新增煤电装机318万千瓦;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25万千瓦,即风电装机5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20万千瓦。随着装机规模的大幅增加,电力供应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二)煤电外送基地建设实质性启动

    蒙西至天津南输电通道已于3月份开工建设。上海庙至山东输电通道预计上半年核准,年内开工建设。两条通道配套的电源项目也将于年内核准并开工建设,其中蒙西至天津南输电通道可配套电源项目600万千瓦,上海庙至山东输电通道可配套电源项目800万千瓦。预计到2017年两条通道的配套电源项目将全部建成,届时可新增装机规模1400万千瓦。

   (三)工业产能陆续释放,市内用电需求继续增加

    2015年,全市将有内蒙古中煤蒙大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50万吨工程塑料项目、久泰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甲醇深加工项目、鄂尔多斯市瑞隆汽车动力有限公司年产35万台发动机、15万台变速器发动机、变速箱制造项目等大项目、转型项目陆续投产,预计可新增的产能有60万吨烯烃、50万吨工程塑料、130万吨捣固焦、2.2亿件陶瓷、15万台发动机、20万吨甲醇、54万吨合成氨、30万吨PVC、30万吨烧碱。随着这些大项目的投产,工业用电量将持续增加。

    三、“十三五”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市电力工业稳步发展,电力供应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预计2015年底装机将达1900万千瓦,相比于2010年增加600万千瓦,占全区总装机比例由17%上升到20%。电力消费能力逐年增加,初步预计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530亿千瓦时,比2010年增加292.5亿千瓦时。网架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至今新增220千伏变电站15座,主变容量6312兆伏安,线路长度413公里;新增110千伏变电站58座,主变容量4510兆伏安,线路长度1508公里。电力普遍服务取得显著成效,农村供电可靠性明显增强,无电地区用电问题得到解决。但从目前来看,我市电力行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是煤电基地建设任重道远。2014年,全市原煤产量为6.3亿吨(统计数字),煤炭销售量为5.6亿吨,其中外销4.74亿吨,自用0.86亿吨,电力行业用煤仅0.33亿吨,占煤炭销售量的比重约5%,与大型煤电基地差距较大,需进一步加大电力装机规模以提高煤电转化率。外送通道方面,目前蒙西至天津南通道已开工建设,上海庙至山东通道将于下半年开工,两条通道的外送能力偏小,仍然不能满足我市大量煤炭的转化和低热值煤利用需求,还需进一步争取外送通道以加强煤电基地的外送能力。此外,两条通道的配套电源点方案已上报至国家能源局,但国家能源局还未委托中咨公司进行评估并下发“集体路条”,部分电源点的水资源、污染物排放等要素指标还未落实,核准难度较大,很难保证电源点与通道同步建成送电。

二是现行电力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目前电价管理仍以政府定价为主,电价调整往往滞后于成本变化,难以及时反映用电成本、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保护支出。同时,售电侧有效竞争机制尚未建立,发电企业和用户之间难以见面交易,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难以发挥,从而造成全市网购工业用电价格总体偏高。部分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由于可获得较低的电价,工业产品成本较低,市场竞争力明显,利润可观。在这种形势下,工业企业新建自备电厂积极性较高,但受限于国家下达的火电年度建设规模较小,获批难度较大。此外,由于负荷减少,公用电厂的设备利用小时下降,电厂经营状况不佳。

三是农村电网网架结构不够完善。虽然我市已通过风光互补系统解决了无电地区人口用电问题,但仅能满足农牧民生活用电,生产用电仍然得不到保障。由于农村电网覆盖范围有限,很多地区处于电网末端,网架结构不够完善,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农牧民生产用电需求无法满足,对于农牧民创收、提高生活水平具有较大影响。

四是新能源接入条件差。我市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具备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的条件。但近年来,我市电网工程建设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城市核心区和重点城镇,对于贫困村、荒漠地区等这些发展光伏发电潜力大的地区,大型变电站稀缺,电网支撑能力弱,光电、风电接入条件差、并网困难,不能大规模地将新能源所发电力送到负荷中心。

    基于以上问题,结合目前的情况,“十三五”期间的工作任务主要有:

   (一)继续推进煤电外送基地建设

落实好蒙西至天津南、上海庙至山东电力通道。蒙西至天津南通道已开工建设,但上海庙至山东通道还未核准,需督促国网公司尽快上报,并协调国家能源局核准,待核准后督促国网公司尽早开工建设,确保通道如期完工。通道的配套电源点方面,目前已上报至国家能源局的配套电源项目共13个,总规模2044万千瓦,其中上海庙至山东通道配套5个项目、1000万千瓦,蒙西至天津南通道配套8个项目、1044万千瓦。鉴于《鄂尔多斯煤电基地开发规划》已于4月10日上报国家能源局,配套电源已具备委托评估条件,需协调国家能源局尽快委托评估并下发“集体路条”。在此基础上,配合业主单位尽快落实项目的水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能效指标及土地资源等要素,争取项目年内核准并开工建设,同时督促项目业主加快施工进度,争取电源项目与通道同步建成,为自治区70周年大庆献礼。

争取新增电力外送通道。目前,除蒙西至天津南和上海庙至山东输电通道外,以我市为起点的通道还有蒙西至湖北、蒙西至长沙、鄂尔多斯至江苏和长滩布连500kV点送河北南网。其中,蒙西至湖北、蒙西至长沙通道国网公司已开展前期工作多年,并已列入国网公司规划建设的通道中,蒙西至湖北通道可研即将收口,蒙西至长沙通道可研已编制完成,下一步需协调国家能源局将上述两条通道列入国家电力“十三五”规划中,并争取核准实施。鉴于以上情况,为增加鄂尔多斯煤电基地的外送能力,还需尽可能的多争取通道,“十三五”期间重点考虑争取蒙西至湖北、长沙两条外送通道。

(二)积极发展光伏扶贫产业

2014年10月国家能源局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光伏扶贫工作。“光伏扶贫”是国家为适应新常态而开辟的一条新的扶贫渠道,打破了国内长久以来“输血式”的扶贫模式,由单一的资金扶贫转向“造血式”的扶贫模式。在此政策出台后,我们积极调整了光伏产业发展思路,由单一产业向产业融合转变,由建设单纯发电项目向完善土地流转、建设光伏小镇、光伏农牧业转变,由只是企业享受发电补贴向企业、农牧民共享补贴和现代农牧业综合开发成果转变。目前,我市已在杭锦旗巴拉亥村开展光伏扶贫试点工作,拟于2015年完成200户光伏新村建设,并配套完成200MWp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实施后,农牧民无偿入住新房,每户每年可享受1万元光伏发电补贴,同时还可就近到现代化光伏农庄务工增加收入。在做好巴拉亥村光伏扶贫工作的基础上,将光伏扶贫的建设模式扩大我市其他贫困旗区,引入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光伏扶贫工作中。此外,考虑到光伏电站只有在享受电站补贴的前提下才可盈利的现实情况,为了让更多农牧民可以享受到国家政策的红利,增强企业参与光伏扶贫工作的积极性,还需协调国家能源局将我市纳入光伏扶贫试点地区,安排专门规模用于光伏扶贫配套光伏电站建设,不占用年度建设规模。

(三)推进电力体制改革

3月底,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正式启动第二轮的电力体制改革并明确蒙西网将做为试点首先进行改革,自治区发改委也已编制了《内蒙古西部电网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并上报至国家发改委待批。下一步需积极配合自治区发改委做好电力体制改革工作,积极推进发电侧和售电侧电价市场化,实现发电企业与用户见面交易,从根本上降低工业用电价格。

 (四)转变电网建设思路

    在不断完善现行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上,转变电网建设思路,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一方面电网建设规划因与城乡规划、新能源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衔接,以满足新能源接入和布局需要,解决并网难题,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电网规划;另一方面加大农村电网投资力度,扩大农村电网覆盖范围,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

                        (电力科  吕耀峰)

附件:
主办单位:鄂尔多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477-8588066
办公地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市党政大楼B座10楼
网站标识码:1506000061        备案/许可证号: 蒙ICP备09000939号-3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