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反映中直和地方煤炭企业基本情况,客观分析其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特选取神东、准能、哈尔乌素、伊泰、汇能、乌兰、满世七家煤炭企业为代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走访调研,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中直煤企。截至2010年底,央企在我市共注册煤炭企业7家,占有煤炭资源597亿吨,占全市的38.6%,均为优质、整装煤田。共拥有煤矿24处,其中中型煤矿3处,大型特大型煤矿21处,煤炭总产能为16430万吨/年,占全市的37%;煤炭产量为14230万吨,占全市的31.6%。
(二)地方煤企。截至2010年底,我市共有地方煤炭企业198家,占有煤炭资源量496亿吨,占全市的32.1%。共拥有煤矿285处,其中中型煤矿220处,大型特大型煤矿65处,煤炭总产能为27726万吨/年,占全市的62.2%;煤炭产量为30370万吨,占全市的67.5%。
表1 鄂尔多斯市煤炭企业基本情况表
|
企业数 |
煤矿数 |
大型煤矿占比 |
资源量(亿吨) |
产能 |
产量 |
中央煤企 |
7 |
24 |
87.5% |
597 |
16430 |
14230 |
地方煤企 |
198 |
285 |
22.8% |
496 |
27726 |
30370 |
二、对比分析
(一)经济方面
1.对GDP贡献度。2010年,我市7家中直煤企合计产煤14230万吨,初步匡算其产值为439亿元,增加值为227亿元,占全市GDP的8.6%。同期198家地方煤企合计产煤30370万吨,初步匡算产值为1067.8亿元,增加值为550.3亿元,占全市GDP的20.8%。
表2 中央、地方煤炭企业产值、增加值对比表
|
企业数(家) |
产量(万吨) |
产值(亿元) |
增加值(亿元) |
GDP贡献率(%) |
中央煤企 |
7 |
14230 |
439 |
227 |
8.6 |
地方煤企 |
198 |
30370 |
1067.8 |
550.3 |
20.8 |
表3 中央、地方煤炭企业基本情况对比表
|
户均资源配置量 |
户均产能 |
户均产量 |
户均GDP贡献率 |
中央煤企 |
85.3亿吨 |
2347万吨 |
1971万吨 |
1.2% |
地方煤企 |
2.51亿吨 |
140万吨 |
153.4万吨 |
0.1% |
通过对比发现,地方煤企户均煤炭资源配置量为2.51亿吨,中央煤企为85.3亿吨,是地方的34倍;地方煤企户均产能为142万吨,中直煤企为2347万吨,是地方的16.5倍;地方煤企户均产量为153.4万吨,中央煤企为1971万吨,是地方的12.8倍。以此为基础,初步匡算地方煤企户均对全市GDP户均贡献率为0.1%,中央煤企为1.2%,是地方的12倍,但地方企业合计占有资源量为中直企业的83%,而所创造的增加值却是中直企业的2.4倍,两类企业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中央煤企具有地方煤企不可比拟的资源、政策、资金、技术等优势,占有优质、整装煤田,适宜建设大型超大型煤矿,产业集中度较高,造成其单体规模大、产值高、贡献大;但中直企业占有大量优质煤炭资源,而开采利用比例较低,保有一定数量的后备资源,地方企业占有资源量较少,而开采利用比例较高,存在发展后劲不足的可能性。
2.对财政贡献度。2010年,隶属中直企业的神东公司、准能公司和哈尔乌素公司分别销售煤炭8027万吨、2500万吨、1950万吨,上缴税金地方留成部分为23.4亿元、7.3亿元和4.5亿元,上缴各项收费分别为17.4亿元、1.1亿元和3.2亿元,吨煤税金地方留成部分为29.1元、29.2元和23元,吨煤收费分别为17.8元、4.3元和16.4元。同期隶属地方企业的伊泰集团、汇能集团、乌兰集团和满世集团分别销售煤炭6076万吨、3196万吨、955万吨、1500万吨,上缴税金地方留成部分为16.4亿元、12.6亿元、5亿元、3.7亿元,上缴各项收费分别为13.5亿元、8.6亿元、2.7亿元、4.1亿元,吨煤税金地方留成部分为27元、28.7元、29.3元、24.7元,吨煤收费分别为22.2元、28.7元、27.8元、27.4元。
表4 调研煤炭企业吨煤税金及费用对比表
|
神东 |
准能 |
哈尔乌素 |
伊泰 |
汇能 |
乌兰 |
满世 |
吨煤税金 |
29.1 |
29.2 |
23 |
27 |
28.7 |
29.3 |
24.7 |
吨煤费用 |
8.3 |
4.3 |
8.7 |
22.2 |
28.7 |
27.8 |
27.4 |
通过对七户调研煤炭企业数据比较发现,中直煤企平均吨煤税金和收费均低于地方煤企,其中吨煤税金地方留成部分平均低0.25元,差距不大;吨煤收费平均低19元,差距明显。税金略低主要是由于部分中直煤企煤炭售价较低。神华集团内部设有运销公司,由其负责集团内煤炭的统一销售,神东、准能、哈尔乌素三公司部分产煤以内部结算形式低价转至运销公司,内部价仅为260元/吨左右,较地方煤企平均低50-100元,其税金也相应减少,特别是其部分运销公司注册在外地,导致部分税收外流。收费差距明显主要是由于央企享受差别化政策。在地方性收费中,价格调节基金(15元/吨)先征后返,安全费(3元/吨)、环境整治保障金(1.5-2.5元)、人力资源费(1元/吨)和低碳林(0.4-1元/吨)等地方性收费不予缴纳,其缴费总额低于地方企业,减少了地方财政收入。
3.对产业升级贡献度。截至2010年底,全市中直煤企共有1000万吨以上超大型矿井7座,大型超大型煤矿比例为87.5%,除露采外,全部为综采。其中,神东公司、准能公司、哈尔乌素公司工效分别为4752吨/人、3231吨/人、75804吨/人,回采率分别为86%、98%、98%,机械化率均为100%。全市地方煤企仅有1000万吨以上超大型矿井1座,大型超大型煤矿比例为22.8%,除综采和露采外,仍有炮采7座、高档普采1座。其中,伊泰、汇能、乌兰、满世工效分别为14817吨/人、11783吨/人、2242吨/人、3658吨/人,回采率分别为83%、75%、75%、85%;机械化率均为100%。
表5 调研煤炭企业工效及回采率对比表
|
神东 |
准能 |
哈尔乌素 |
伊泰 |
汇能 |
乌兰 |
满世 |
工效 |
4752 |
3231 |
75804 |
14817 |
11783 |
2242 |
3658 |
回采率 |
86 |
98 |
98 |
83 |
75 |
75 |
85 |
通过对比发现,地方煤企产业集中度、矿井规模、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仍有待提高;而央企煤矿产业集中度高,技术装备水平先进,代表国内乃至世界先进水平。其中,神东公司有世界规模最大的井工煤矿,准能公司有国内第一大露天煤矿及选煤厂。这些不仅提升了全市煤炭生产的技术水平,同时也为地方煤炭企业树立了发展典型,提供了学习样板。
4.对结构转型贡献度。中直煤企方面,神华集团立足我市煤炭资源优势,坚持高产高效的神华模式,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业集中度,率先建成了亿吨级的煤炭生产基地和千万吨级矿井群,煤矿安全生产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发展煤炭及配套路港产业的同时,神华集团全力实施煤电化一体化战略,积极发展电厂、煤制油等煤转化项目,并在伊旗建设了煤机维修中心项目。目前,神华集团在我市年转化煤炭840万吨,转化率为6%。此外,中煤、国电、大唐等央企在我市均建设有煤炭转化项目,配套煤矿均为在建或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地方煤企方面,伊泰、汇能等大型煤炭企业,主要转型方向为煤化工、金融、运输等行业,例如伊泰集中精力建设煤制油项目,汇能全力推进煤制天然气及下游利用项目,煤炭平均转化率为13%。而规模相对较小的满世、乌兰等大中型煤炭企业转型领域较多,主要包括房地产、酒店、金融、物流、旅游、建材、路桥、林沙、现代农业等行业。小型煤炭企业,由于技改投入巨大、资金困难等原因,尚未有能力在实业领域进行转型投资,主要集中在了房地产等领域。
通过对比发现,中央煤炭企业主要在电力、煤化工等与煤炭行业密切相关的领域投资,对延长产业链条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地方煤炭企业除电力、煤化工等行业外,在房地产、金融、物流、旅游、建材、路桥、现代农业等非煤产业均有投资,对于带动就业、繁荣经济、推动转型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二)社会方面
1.对就业及居民收入贡献度。2010年,神东公司职工总数为18081人,其中本地职工人数为8546人,占职工总数的47.3%;伊泰集团职工总数为3450人,其中本地职工人数为 2200人,占职工总数的63.8%;汇能集团职工总数为2333人,其中本地职工人数为1446人,占职工总数的62%;满世集团职工总数为6000人,其中本地职工人数为5000人,占职工总数的83.3%。2010年,神东公司、准能公司、哈尔乌素公司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1.08万元、8.3万元、9.9万元,伊泰、汇能、乌兰、满世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1.03万元、7.3万元、4.2万元、5.5万元。
通过对比发现,中直煤企年平均工资为9.76万元,地方煤企为7.01万元,中直煤企年平均工资较地方煤企高39.2%;但中直煤企职工本地化率平均为50%左右,地方煤企为70%左右,中直煤企职工本地化率较地方煤企低20个百分点,综合分析地方煤企对我市城乡居民增收的贡献度较大。此外,以2010年为例,我市外运煤炭4.01亿吨,其中铁路外运2.09亿吨,主要为央企和部分大型地方煤企;公路汽运1.92亿吨,主要为地方煤企。围绕地方煤企的公路运煤,拉动了约50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相关行业,客观上拓宽了我市居民就业渠道,增加了居民收入。
2.对公益事业贡献度。中央煤企方面,神东公司、准能公司、哈尔乌素公司累计分别投入资金7.67亿元、7762万元、2667万元,占其“十一五”期间利润总额的2.2%、1.4%、1.6%,主要投向了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生态环境治理及民生工程。地方企业方面,伊泰集团、汇能集团、乌兰集团、满世集团累计分别投入资金5亿元、2.5亿元、9745万元、9190万元,占其“十一五”期间利润总额的2.2%、1.9%、2.4%、3.7%,主要投向了教育等公益事业、生态环境治理及民生工程。从公益投入占其利润总额的比例来看,中直企业与地方企业差距不大,总体上地方企业略高,但由于中直企业的特殊性,其部分公益资金投向了市外区内或自治区以外地区,特别是其在我市的部分公益投资是以资源换资金的形式实现的。
表6 调研煤炭企业投入公益事业资金表(万元、%)
|
神东 |
准能 |
哈尔乌素 |
伊泰 |
汇能 |
乌兰 |
满世 |
投入资金 |
76700 |
7762 |
2667 |
50000 |
25000 |
9745 |
9190 |
占利润比例 |
2.2 |
1.4 |
1.6 |
2.2 |
1.9 |
2.4 |
3.7 |
综上所述,中直煤企实力雄厚,但由于国企性质、总部结算等原因,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相对较小;地方煤企蓬勃发展,但由于资源较少、实力偏弱,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仍显不足。“十二五”期间,应按照“地企规模化、央企本地化”的工作思路,推动地方煤企兼并重组,壮大资金、技术实力,打造一批5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炭生产企业;进一步增加地方企业资源配置量,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争取中直企业在我市的分支机构变更为独立法人,实行税收属地化管理;引导中直煤企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延伸能源化工产业链;统一中直和地方企业的税费标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