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今日鄂尔多斯天气:
       
鄂前旗易地扶贫搬迁现状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08-12-31 14:36:04
   

  我旗是国家级贫困旗县,尚未脱贫的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缺水、无电,生活、生产条件较差的地区。近年来,我旗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践证明,易地扶贫搬迁是一条让贫困群众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有效捷径,值得认真总结、研究和思考。

一、 基本成效

2000年开始,我旗以彻底解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增加搬迁群众收入为目的,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坚持扶贫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安排、政策保障的原则,坚持先开发与后搬迁相结合的原则,从而确保安置群众“搬得动、稳得住、富得快”,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顺利完成了1800 户、7049人贫困群众易地搬迁任务。争取上级资金3220万元,共建住房74950平方米,建棚圈56450平方米,建青贮窖47810立方米;调整和改造基本农田25654亩,打井266眼,铺设输水管道94公里;新改建乡村公路115.5公里,建卫生设施4处,种植防护林1100亩,新建高低压输电线路99.6公里,新建通讯广播线路15公里,硬化街道12000平方米,绿化街道2000平方米。通过调查回访,搬迁农牧户生产生活面貌发生根本变化,显示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明显成效。

(一)促进了观念更新。贫困群众易地搬迁后,由于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了思想观念根本转变,摈弃了“等、靠、要”思想,树立了自力更生精神;改变了封闭满足思想,增强了开放发展意识;破除了迷信思想,强化了科技意识。通过搬迁,农牧户住进了安全、宽敞的住房,生产生活用水、用电以及交通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患病可就近医治,子女可就近入学,同时获得了比较充裕的耕地,对其进行农牧业生产技术培训后,改变了过去的耕作习惯,农闲时到就近进城务工,月收入800--1200元,生存发展条件的改善,促进了他们思想观念根本转变。

(二)加快了生产发展。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安置地镇人民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集中财力、物力改善易地搬迁贫困群众基本生存条件,而且按照农村牧区经济工作方针,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科学规划、精心指导,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发展绿色、畜牧、劳务三大增收致富产业,促进易地搬迁群众生产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三)改善了生活条件。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十分注重改善移民群众生活条件,不仅帮助修建住房,而且加强了水、电、路、学校、卫生院()等基础设施建,切实解决移民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用电难和上学难问题,同时,把光纤电视、电话接入农户家中,让搬迁群众过上安定舒适的生活。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后,农牧户建起了新房。搬迁新居后,还安装了光纤电视,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四)保护了生态环境。生活在边远、缺水等地区的贫困群众,由于生存环境恶劣,生产方式落后,对生态资源的破坏性很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方式根本转变,自然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危害得到了有效遏制。

二、 主要问题

(一)工作难度估量不足。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我们把移民搬迁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难度估计不足。一是没有充分考虑任务的艰巨性。我旗仍有不少人生活在边远、缺水、无电地区,要彻底改善他们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目标,任务相当艰巨。二是没有充分认识工作的系统性。易地扶贫搬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在工作中,宣传发动不充分,思想工作不到位,组织工作不细致。

(二)规划方案测算不细。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虽然制定了规划方案,但不细致具体。一是对解决部分搬迁群众依恋故土、思想游离问题没有预案,二是对每个安置地资源承载能力没有进行认真具体分析,三是对分期分批分户建设项目、资金及来源做准确、详细测算,四是对建设中其他不可预见因素考虑不到位。

(三)稳定发展配套不够。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虽然指导搬迁群众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形成户籍、土地、税费等方面支持搬迁群众生存和发展的配套政策,缺少“稳得住、富得起”的措施和办法。

三、发展建议

()落实目标管理责任。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一是旗、镇政府,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领导机构,建立工作机构,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协调,讲求实效”的指导方针,研究制定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措施和办法,建立目标责任,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加强统筹协调工作,切实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困难。加强检查督促,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各部门按照“协调配合,明确职责,政策配套,项目整合”的原则,明确责任,认真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产业扶持等相关工作。三是易地搬迁群众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配合易地搬迁工作,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增强发展意识,建设美好家园,谋求致富道路。安置地群众要明确义务和责任,主动接纳易地搬迁群众,并帮助他们共同建设建设美好家园。

(二)完善项目规划方案。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要特别注重完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规划方案,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计划、按步骤有序开展。在易地扶贫搬迁方案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细致具体。一是必须确定易地搬迁对象,按照国家规定的“六类区域”确定搬迁对象。二是必须确定迁入地点,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选定迁入地点。三是必须规划搬迁批次和时间,根据经济条件,按照轻重缓急确定搬迁的批次和时间。四是必须明确具体组织实施方案,对宣传发动、思想工作、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及资金筹措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和办法。五是必须对搬迁群众发展增收致富产业进行规划。

(三)强化统筹持续发展。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同小集镇建设、生态建设和文明新村建设结合起来,把各种支农资金重点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村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易地扶贫搬迁村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承和创新“文明新村”建设经验,立足“四难”,推进“五改三建”,把改房、改厨、改厕和发展沼气作为新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坚持沙、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加快村社路、水、电、通信、广播电视、学校、卫生院()等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要大力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村社群众发展绿色、畜牧和劳务三大增收致富产业,逐步走上富裕道路。

(四)加大国家政策扶持。易地扶贫搬迁既是一项德政民心工程,又是一项宏大艰巨工程。我们一定要站在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坚持不懈地抓下去。面对如此浩繁艰巨的任务,必须上下统一、全民动员共同推进。根据我旗是国家级贫困旗地方财政困难、民力不足的实际,争取国家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投入,要提高每户补助标准,以解决搬不出、稳不住、富不起造成新的贫困的问题。政府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法律赋予的职责范围内,制定户籍、土地、税费等方面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配套政策、措施和办法,以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顺利开展和搬迁群众生活稳定、生产发展。

附件:
主办单位:鄂尔多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477-8588066
办公地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市党政大楼B座10楼
网站标识码:1506000061        备案/许可证号: 蒙ICP备09000939号-3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