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境内煤炭资源富集,煤质优良,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之一,煤炭资源探明储量278亿吨,全旗现有大小煤矿69座,占全旗工业企业总数的85%以上,煤炭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全旗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神华集团上湾、补连塔千万吨级特大型现代化煤矿建成达产,以及煤直接液化、百万吨煤制甲醇等项目纷纷落地建设,煤炭及煤化工业已经成为伊旗的支柱产业并得到迅猛发展。旗财政收入去年突破30.9亿元大关,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与此同时,煤炭及煤化工的快速发展,给伊金霍洛旗环境造成极大压力,2007年全旗工业固废排放量350万吨,其中煤炭工业年排放量达308万吨,占总排放量的88%。废水排放量为 165万吨,其中煤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52.8万吨,占总量的92%,如此巨大的废物排放量,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在美好发展机遇的今天,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 伊金霍洛旗环境现状:
伊金霍洛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毛乌苏沙地东北边缘,总面积5600平方公里,由于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带,全年干旱少雨,日照强烈,是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
1、自然草原退化严重,全旗天然草牧场面积490万亩,其中荒漠化、半荒漠化草场占70%。气候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为
2、土地贫瘠,水土流失,风蚀沙化加重。
3、煤炭开采成为最主要的工业污染区。由于煤炭资源
丰富,大量开采加上粗放式的经营方式,使煤炭工业污染成为主要污染源,固废排放量、煤炭工业废水排放量以及烟尘排放量都相当惊人,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
二、环境问题成因
1、客观原因。伊旗处于沙漠地带,全年干旱少雨,日照强烈,自然草原退化严重,长期以来的历史原因造成环境本身承载力低下,生态环境脆弱。
2、产业结构、工业布局、能源结构不合理。由于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化工、建材等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占据了工业产业的绝大部分。随着采空区逐年扩大,造成地表沉陷及耕地和草牧场水位下降。
3、个人和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农民大量及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地膜等农业投入品,造成土地肥力下降,土地质量退化,部分地方农业环境问题突出,农产品质量不安全因素增加。城镇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居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不当,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污染。企业环保意识淡薄、违法排污现象严重。部分工业企业环保设施不健全,只有除尘设施,没有脱硫设施,场地硬化、绿化不足。
三、煤炭企业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企业在这当中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切实加强企业环保工作,对于改善环境质量,对于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对于企业自身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可以说,环境保护是企业的生命线,作为有战略眼光的现代企业家,要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要依法做好企业环保工作。
(一)改善环境质量,需要企业加强环境保护
一个地区环境质量下降,主要是由于这个地区的各类污染源向环境中排放了过多的污染物,超过环境自身的吸纳消解能力,导致污染物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逐渐富集。近年来,全国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环境投诉以每年30%的速度上升,污染纠纷不断增加,2007年,全国发生污染纠纷5.0万起。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据统计,在我旗生产和生活两类污染源中,工业生产排放了约50-60%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超过80%的二氧化硫和烟(粉)尘。其中煤炭、钢铁、石化、电力等重点行业,更是排放污染物大户。企业深化污染防治工作,加快由“制造污染”向“治理污染”的转变,对于全旗环境质量的改善至关重要。
(二)解决资源能源瓶颈制约,需要企业加强环境保护 。
任何一个经济体的发展,都要受到资源的制约。“经济”这个名词本身的含义,就是在充分考虑制约的前提下,如何以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益。然而,我们的现状是制约极为突出,发展却不“经济”。我国人均能源的占有量不到世界水平的一半,矿藏资源最为丰富的煤,由于人口基数原因,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6%,人均水资源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并且时空分布不均衡,全国目前已有108个城市严重缺水,2020年缺水量将达360亿立方米。长期以来,我旗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高投入和高消耗,这种建立在传统工业化道路基础上的经济增长,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正如国家环保总局周生贤局长所说,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去年我国创造了1.4万亿美元的GDP,但也为此消耗了约50亿吨各类资源。到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耗将达到30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翻一番多。我国是世界上单位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综合能源效率仅为36%,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是日本的9.7倍。钢铁、有色、电力、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等八大高耗能行业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出很多,其中火电煤耗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12.4%,水泥综合能耗高41%。
我旗产业结构以煤炭、煤化工等资源消耗型行业为主,多年来形成了以资源型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内循环模式,更是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典型代表之一。如果持续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势必造成资源枯竭和污染严重的不良发展局面,企业自身的发展也难以为继。
国家“十一五”规划已经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确定下来。实现“十一五”环境目标,企业行为是关键。企业如不下决心节能降耗,加强环境保护,在当前的大形势下是难以健康发展的。
(三)增强市场竞争力,需要企业加强环境保护
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高低,是由很多方面决定的,生产成本和社会形象无疑是其中的两个重要因素。从企业生产成本方面讲,环境保护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环境保护必然会提高企业的成本,包括需要新增投入用于污染的治理与预防,或是调整生产、将生产要素从现有盈利性用途中转移出来而导致的成本提高等。这一传统理念在假定企业收益不变的情况下,认为环境保护必然会减少企业的盈利空间,进而削弱企业的竞争力。第二种理念认为有效的环境保护在提高企业成本的同时,可通过创新补偿与先动优势等途径为企业创造收益,部分或全部弥补企裱繁9娑ǖ某杀荆踔粱岣笠荡淳皇找妗T谡庖灰庖迳希美砟钜脖怀莆?SPAN lang=EN-US>“双赢理念”,即环境保护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双赢。双赢理念隐含的实践路径与逻辑思路是,在社会环境意识日益提高及有效的环境法律制度下,企业通过率先采取环境友好的措施,比如改进生产过程与产品的环境性能,可以优先于其竞争者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生产投资和产品销售支持,哈佛大学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将其称为“先动优势”;此外,企业通过积极的环境管理有助于实现产品或工艺创新,而创新所带来的收益不仅可以弥补企业的环境保护成本,甚至可以为企业带来净收益,从而获得“创新补偿”。企业通过“先动优势”与“创新补偿”可以赢得相对竞争优势,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我们的企业要认识到,执行环保标准及其法规,从根本和长远上看,不是增加成本而是降低成本,是提高竞争力而不是降低竞争力。逃避和抗拒环保标准及其法规,只会适得其反。应有的做法,是把改善环境当作经济的提高竞争力的机会,而不是当作令人厌恶的成本或一种无可奈何的被动应付。企业应主动通过评估自身活动直接和间接的环境冲击,学习体会未充分使用资源的机会成本,前瞻性地创造有利于创新和提高生产力的解决方案,研发能将成本降至最低的环保新技术与新工艺,着眼于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
社会的发展是一项全面复杂的系统工程,构成社会系统工程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没有哪一项事业的发展是脱离其它事业而独立发展的,目前,环境问题正是影响和关系到伊旗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落后的“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工业运作和农业耕作方式亟待改进,这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的伊旗决不能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有坚定不移的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