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今日鄂尔多斯天气:
       
东胜区商贸流通业调查

发布时间:2007-11-14 14:48:27
   

商贸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驱动产业,是经济社会发达和先进程度的重要体现。2006年,我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1.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9.8%,其中商贸流通业实现增加值29.5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26.4%。

一、东胜区商贸流通业基本情况

(一)商贸流通业规模整体扩大

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广大居民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品品种日益增加,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需求持续上升。2000年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8亿元,2005年达到66.9亿元,比2000年增长6.6倍,2006年达到84亿元,比2005年增长16.4%。我区现有商贸流通领域企业696家,商铺、个体工商户11969家,从业人数达25000多人,其中销售额在千万元以上的批发零售企业14家,营业额为77.2亿元,从业人数达5396人;餐饮住宿企业177家,营业额11.2亿元,从业人数达4754人。

(二)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增加

在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大量本地及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于我区的各个行业中,尤以第三产业最为突出。2000年、2005年、2006年商贸流通业从业人数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分别是3%,6%和6.4%。在解决大量就业问题的同时,商贸流通业也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2000年、2005年、2006年,上缴税金分别为0.16亿元,1.06亿元和1.24亿元,占三产上缴税收的比重分别为4%,4.3%,3.2%;实现增加值分别为3.8亿元、25.2亿元、29.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1%、18.4%、15.8%,商贸流通业对我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在不断增加。

(三)商贸流通业投资渠道多元化

近年来,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全面快速发展。购物中心、每天百货、民生广场等大型私营商场发展迅速,占据了东胜68%的日用品消费市场,而以乐多乐超市等为代表的其他中小型商场、店铺等都是以股份制、合伙、个体等的形式出现。上海宏远置业投资2.4亿元建设的北国新天地在年内完工。国内外投资商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经营等方式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形成良好的多元化投资态势。

(四)市场规模提升、体系成熟

我区现有各类型的商品市场总数为14个,其中年交易量在亿元以上的有6个,规模较大年交易量在5亿元以上的市场现在仍处于空白之中。从市场分类来看,目前我区汽车市场主要是蒙凯汽车、天意汽车、飞龙汽车和鑫安汽车四大汽车贸易企业主导汽车销售市场,销售额占东胜汽车消售额90%以上,汽车市场发展前景良好。以东易达石材城、福格家居、双剑家私、民生家具城以及达拉特南路以南的建材一条街为主的建材家居市场基础良好,设备完善,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在建的通九家居建材市场是建材家居市场整体水平提升,追求现代化的又一体现。以富兴菜市场和百家汇为龙头的农产品市场,2006年两个市场营业额合计3.5亿元,利税达120万元,吸纳就业人员6000余人。预计到2010年合计营业收入可达5亿元,解决近万人就业问题。

(五)农村市场逐渐形成

随着我区新建铁西区及改造旧城区步伐的加快,城市规模逐步扩大,涉及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同时由于城市拆迁补偿、农民减负及非农收入等的增加,农民生活越来越好,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使农村市场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环境的改善促使农民消费品种及规模增大,农村市场也成为了整个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新型业态发展迅速

在传统商业业态发展的同时,以连锁店、专卖店、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新型业态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目前,我区连锁店数为47家,专卖店数为267家,解决近500人就业。连锁店及专卖店销售情况前景看好,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逐年扩大。

(七)物流业发展步伐加快

目前,我区物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圆通、申通、汇通等公司都在我区设有办事机构。我区正在实施规模较大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物流企业两处,其中华研物流园区占地面积5300亩,投资金额40亿元,正在建设之中;以建材为主的北物流基地占地面积900亩,建筑面积496301平方米,总投资额约6亿元,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预计在2008年11月建成试运营。这两个项目的实施建成将解决我区所存在的货运集中度低、管理分散、专业化程度低、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使东胜物流市场得到有效整合,提高车辆利用率,加强物流业信息化程度。

(八)商业核心区形成

在北起伊金霍洛东街,南至鄂尔多斯大街的达拉特路沿线形成了我区商业的黄金地段,该区域内有数家大型商场,两家大型批发市场及各种品牌专卖店。品牌众多、人流量大、市场活跃、交易量大成为该区域的显著特点,成交额更是占到我区每天商品零售的60%以上。

(九)外贸经济稳中有增

在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公司、鄂尔多斯市宝恒煤焦电有限公司等44家进出口企业的带动下,我区外贸经济平稳增长。2000年贸易总额为1.84亿美元,2005年为2.36亿美元,2006年为3.5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为30%左右,对我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加。当前我区外贸企业主要通过来料加工装配、进料加工等形式从美国、英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及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出口羊绒衫、羊绒纱及其它羊绒制品和硅铁、硅锰铁及其它硅铁等产品,出口额占到我区出口总额的97%。

(十)粮食流通市场平稳发展

由于我区特殊的地理位置,粮食产量小,品种主要以玉米和小杂粮为主,粮食消费主要从区外购进,年均粮食消费量达1.1亿公斤,其中居民口粮消费0.6亿公斤,饲料用粮0.5亿公斤。目前,我区从事粮食经营的个体户有100多家,从事粮食收购的企业有6家。社会粮食月平均库存量150万公斤,国有企业现有地方储备粮0.14亿公斤,国有粮食企业总占地面积147353平方米,有效仓容43179吨,简易仓容1500吨,罩棚2400平方米,地坪37363平方米,拥有烘干设备2套,通风机6台,年吞吐能力达20000多吨。

二、影响东胜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问题

(一)企业层次偏低

我区以个体商铺为主的商贸企业,占到商贸流通企业总数的80%以上。在建大型项目少,缺乏辐射能力强的专业市场,少数几家大型商贸企业,商圈人流量大,车辆拥堵,给群众购物带来了一定困难。连锁经营企业数量较少,领域相对狭窄,主要集中在饮食和服饰。现代连锁配送体系、农村市场双向流通网络和市场监测调控体系都尚未建立。现有的物流企业规模小、档次低、成本高、覆盖小,不能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列入规划的园区建设缓慢,不能及时发挥效用。

(二)管理体制不畅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流通体制的变化,商品流通主管部门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位作用逐步弱化,职能界定不清,影响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也造成了管理和规划的混乱。

三、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趋势

(一)紧跟形势发展,促进商贸流通

结合我区的地理优势和经济优势,利用资源禀赋,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样化经营业态,引进和发展大型流通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完善服务功能,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增加农村牧区商业网点,健全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为我区实现“打造城市核心区”的目标努力。

(二)城镇化加快,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我区城市改造的不断扩大,以往的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都列入城市改造的规划之中,城乡之间的商贸流通网络得以加强。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091元,增长19.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430元,增长15.1%,消费能力大幅提升,同时我区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由2000年的20余万人增加到现在的40多万人,建成区面积由1998年15.6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35.1平方公里,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

(三)多样化经营,优化产业结构

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开放程度逐步加大,国外及区外各类企业迅速进入我区,带来了大量资金,带来了新的经营模式;让我区商贸流通企业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同时也促进了我区商贸流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使商贸流通业态发生新的变化。

四、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一)搞好产业规划,提升整体水平

结合我区发展战略,加大商贸流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商贸流通业的亮点项目。同时根据城市发展的布局要求,建立分布合理、结构完善、功能健全的现代商贸物流网络,实行“大分散小聚集”的策略,按行业分地区经营,统一管理,合理分布产业群,提高商贸流通业的整体水平。

(二)强化保障机制,优化发展环境

要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加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保障,优化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环境。首先,强化要素保障。在用地、用水、用电、用人等生产要素环节上给予企业充足保障,并给予商贸流通领域新兴业态适当的优惠。其次,强化政策保障。要坚持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的政策,摒弃不利发展的观念和认识,打破地区垄断和封锁,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并运用金融、财政、税收等手段,扶持促进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最后,强化领导保障。增加三产发展领导小组的管理职能,加强政府领导监管,组织企业学习、交流,为商贸流通领域注入新鲜血液,达到营销理念新、管理模式好、企业制度优的目的。

(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商贸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使产业配置达到最优,实现互惠互利、互补互助,促进商贸流通业整体发展。第一,发展连锁经营。连锁经营和超级市场被认为是商贸流通进步的重要标志,要满足其用地、用水、用电等生产要素问题,使连锁企业大规模进入我区,实行商银联动,解决税费交纳等支付问题,为连锁企业排除困难,解除后顾之忧。第二,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根据我区企业实际情况,考虑市场需求和生产流通的发展趋势,合理确定物流配送企业的建设规模,加强对物流配送的管理,建立能够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配送体系。第三,抓好市场建设。市场建设是商贸流通的立足之本,对现有设施完善、经营面积较大的商场积极保护,对新建的大型商场、市场一要求其精二要求其名,有特色,有核心竞争力,辐射能力强,并与我区的主导产业相结合。

(四)跨区域交流合作,搞活本地经济

加快我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要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的原则,多渠道、全方位、多形式争取区内外企业的参与支持。首先,要以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方法接受来自呼市、包头两地的辐射强化、经济互补。充分利用“呼包鄂金三角”的经济优势和“连接晋陕宁,服务内蒙古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发挥比较优势,为我区商贸流通发展服务。其次,加快利用各种资金改造传统商业,发展新型商贸流通业。吸引区外、国外企业到我区建设经营现代化商场、市场和大型批发零售企业,学习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引导提升本地商贸流通企业。最后,要充分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发展我区商贸流通业,通过与欧美、日韩国家新兴市场的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工商联动,大力开拓农村牧区市场,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实现我区市场的繁荣发展。
附件:
主办单位:鄂尔多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477-8588066
办公地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市党政大楼B座10楼
网站标识码:1506000061        备案/许可证号: 蒙ICP备09000939号-3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