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今日鄂尔多斯天气:
       
鄂尔多斯市铁路建设的基本思路

发布时间:2007-10-26 19:19:46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动脉,我市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及迅速崛起的以能源重化工为重点的优势特色产业,为全市铁路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铁路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铁路投资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为我市铁路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十一五”期间及到2020年将是我市铁路建设的黄金时期,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铁路网络建设,对于推进“三个转变”,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铁路现状及问题

(一)铁路现状

目前,我市共有营运铁路6条,市内总里程364.3公里,其中电气化里程106.6公里,复线里程62公里。具体为:1、包兰铁路在我市境内的三盛公黄河大桥至新地段,正线全长62公里,国铁I级标准,双线,内燃牵引,货运能力2400万吨/年;2、包头至神木铁路,北起京包铁路万水泉站,南至神木县大柳塔,正线全长172公里,其中我市境内143公里,工企I级标准,单线,内燃牵引,货运能力上行2200万吨/年、下行4300万吨/年;3、大同至准格尔铁路,东起大同市丹洲营,西至准格尔旗薛家湾,正线全长264公里,其中我市境内34公里,国铁I级标准,单线,电力牵引,货运能力4500万吨/年;4、准格尔至东胜铁路一期工程,东起大准铁路薛家湾站,西至准格尔旗西营子,正线全长72.6公里,地铁I级标准,单线,电力牵引,货运能力3100万吨/年; 5、呼和浩特至准格尔铁路,北起京包铁路呼和浩特西站,南至准东铁路周家湾站,正线全长124.2公里,其中我市境内36公里, 地铁I级标准,单线,按电气化铁路一次设计,暂为内燃牵引,货运能力1600万吨/年;6、蒙西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起点为包兰铁路乌海北站,经蒙西工业园区后,终点接包兰铁路碱柜站,正线全长16.7公里,工企I级标准,单线,内燃牵引,货运能力980万吨/年。

另外,我市现有在建铁路7条,市内建设总里程785.4公里,其中新建里程674.1公里,改扩建里程62公里,增建二线里程49.3公里。具体为:1、东胜至乌海铁路,东起淖尔壕装车站,向西经伊金霍洛旗、乌审旗、鄂托克旗、乌海市,与海公线公乌素站接轨后跨黄河至石嘴山,正线全长360公里,其中我市境内322公里,地铁I级标准,单线,电力牵引,初期货运能力1780万吨/年,于2004年开工,计划于2007年竣工,目前铺轨已完成,正在进行电气化工程施工;2、包西铁路通道扩能工程包神段,北起包兰铁路包头站,向南经达拉特西、东胜、新街,终点接神延铁路大保当站,正线全长240公里,其中我市境内162公里,国铁I级标准,双线,电力牵引,近期货运能力3870万吨/年,目前黄河特大桥主体工程基本完工;3、准格尔至东胜铁路二期工程,东起准东铁路一期工程虎石站,西至海勒斯壕,与东乌铁路相接,正线全长65.5公里,国铁I级标准,单线,电力牵引,货运能力6000万吨/年,已于2006年7月开工建设;4、伊泰集团酸刺沟煤矿铁路专用线,北起准东铁路周家湾站,南至酸刺沟煤矿工业广场,正线全长26.9公里,工企I级标准,单线,电力牵引,货运能力2000万吨/年,目前线下工程已完工;5、包神铁路石圪台至东胜段增建二线工程,全长49.3公里,双线,内燃牵引,新增运能2100万吨/年,已于2006年开工建设,其中巴图塔至石圪台段已完工;6、包兰铁路三盛公黄河大桥至新地段扩能改造工程,全长62公里,牵引种类由内燃变为电力,新增货运能力2000万吨/年,已于2006年12月开工建设;7、三北羊场至新上海庙北铁路,北起东乌铁路三北羊场站,南至鄂托克前旗新上海庙北站,正线全长97.7公里,单线,电力牵引,货运能力2900万吨/年,已于2007年7月开工建设。

(二)存在问题

我市铁路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里程少,密度小,尚未形成网络。全市每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拥有铁路仅42公里,大大低于全国每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拥有铁路79公里的平均水平,且境内铁路未能相互连接,没有形成网络;二是技术标准低,运输能力小。全市只有包兰、大准铁路为国家I级标准,其余均为地方I级和工企I级,且包兰铁路从本市西部边缘经过,对全市腹地影响较小。全市出市铁路货运能力仅1.5亿吨/年,不能适应大量大宗货物的外运需求;三是客运相对滞后。目前除包神铁路每日开行3对管内旅客列车、东胜至北京隔日开行1趟旅客列车外,大准、准东、呼准铁路均未开行旅客列车,严重影响铁路客运的快速发展。

二、铁路运量预测

(一)货运量

煤炭是我市近期生产和运送的主要产品。根据现有煤矿整合改造及在建、拟建新矿井情况,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及我市“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全市煤炭产量预计达到25000万吨,其中准格尔矿区8000万吨、东胜煤田南部矿区13000万吨、东胜煤田北部及塔然高勒矿区3000万吨、卓子山及上海庙矿区1000万吨。在这些煤炭产量中,2010年全市燃煤发电机组将达到1400万千瓦,需耗煤4200万吨;神华集团108万吨煤直接液化及伊泰集团48万吨煤间接液化项目需耗煤570万吨;煤制二甲醚产量230万吨(产能460万吨),需耗煤700万吨;煤制甲醇产量194万吨,需耗煤400万吨;煤制化肥156万吨,需耗煤230万吨;生产焦碳、焦粉600万吨,需耗煤1680万吨;其它工业及城乡居民生活用煤约500万吨。这样,我市就地消费煤炭量为8280万吨,其余16720万吨需要外运。在外运量中,考虑到铁路畅通后公路长途运量减少,预计公路外运量为500万吨,则需通过铁路外运16220万吨。在市内消费量中,考虑有30%需通过铁路从集运站运到煤炭消费地,这一铁路运量为2480万吨。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及资源型产品深度加工力度的加大,化工、建材、冶金、机械等产品的比重将逐步加大,预计到2010年,全市非煤产品产量达到2840万吨,其中煤制油156万吨、煤及天然气制甲醇332万吨、二甲醚230万吨、化肥156万吨、焦碳600万吨、水泥565万吨、铁合金及电石400万吨、氧化铝及PVC100万吨、盐碱硝及石膏制品100万吨、农畜林沙及轻纺、机械等产品约200万吨。这些产品通过公路运量按340万吨考虑,则需通过铁路的运量为2500万吨。

从外地通过铁路调入我市的物资主要有成品油、钢材、木材、机械设备、粮食、化肥、生活日用品等,2010年到达量预计达到2000万吨。

随着我市铁路通道的形成,通过运量将大幅增长,按照最短径路的原则,我市铁路主要承担周边地区及河南、河北、东北等地的货物交流,2010年全市铁路通过货运量预计达到2000万吨。

这样,2010年全市铁路货运量预计达到25200万吨。

2011—2020年,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及铁路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铁路运量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20年铁路货运量达到42000万吨,其中外运煤炭20000万吨、运送市内消费煤炭6000万吨、外运化工等其它产品7000万吨、运进生产生活物资4000万吨、通过运量5000万吨。

(二)客运量

“十一五”期间及到2020年,随着包西铁路通道的贯通和市内铁路网的逐步形成,我市长期受限的铁路客运市场将得以释放,铁路在中长距离和直通旅客运输方面的优势将充分发挥;随着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洼地效应的形成,来我市投资、经商、务工的人员将大幅增加;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居民进行旅游度假等的出行次数会显著增加;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农牧区人口将向城镇集中,居民的乘车率将明显提高。因此,全市的客运量将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10年达到300万人,到2020年达到600万人。

三、铁路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货运为主、客货兼营、打造主干线、服务核心区以及尽量减少能源消耗、资源占用和生态环境影响为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度超前,加快建设,逐步形成网络化、集约化、高标准、大能力的铁路运输体系,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铁路运输的需求。

(二)主要目标

到2010年,全市铁路总里程达到1566公里,其中复线里程307公里,电气化线路里程1239公里,出市货运总能力达到4.5亿吨/年。到2020年,全市铁路总里程达到2062公里,其中复线里程820公里,电气化线路里程1366公里,出市货运总能力达到5.6亿吨/年。

四、铁路建设布局与重点

(一)建设布局

根据我市资源、产业、城镇布局特点及客货流量、流向,全市铁路建设的总体布局思路是:以包头——东胜——神木铁路及大同——准格尔——东胜——乌海铁路为十字架主轴,东西向以朔州——马栅——红进塔——新街——嘎鲁图——上海庙铁路、何家塔——大塔——杭锦旗漫利沟——巴拉贡铁路,南北向以蒙西——三北羊场——上海庙-——宁东铁路、乌拉山——塔然高勒——嘎鲁图——纳林河——靖边铁路、呼和浩特—— 准格尔旗周家湾——马栅铁路为两翼,形成“三横四纵”铁路主骨架,同时合理布局专用铁路和支线铁路,形成干支结合的铁路运输网络。向外则与京包兰、北同蒲、大秦、神朔、包柳、太中(银)等铁路紧密衔接,畅通包头、呼和浩特、大同、朔州、大柳塔、红柳林、大保当、靖边、宁东、石嘴山、磴口、乌拉山等十二个出口,形成市域向四面八方(主要是东方)、呈放射状展开、有机动储备能力的铁路外运通道。

(二)建设重点

按照上述总体布局,“十一五”期间及到2020年全市除了要完成目前在建的7条铁路外,还应重点建设以下铁路:

1.准格尔至朔州铁路。线路起自山西省朔州市新店坪站,经朔州市朔城区、平鲁区和忻州市偏关县、河曲县,跨黄河进入我市准格尔旗,经马栅、油坊坪、五字湾,终点至红进塔,新建正线全长205.9公里,其中我市境内63.2公里,为国铁I级单线电气化铁路,初期输送能力2800万吨/年,远期输送能力5200万吨/年,计划“十一五”期间建设。

2.新上海庙北至上海庙铁路,线路北接三北羊场至新上海庙北铁路的新上海庙北站,南至上海庙工业园区,正线全长38公里,拟建为地铁I级单线电气化铁路,设计输送能力2900万吨/年,计划“十一五”期间建设。

3.新街至嘎鲁图铁路。线路起自包西铁路通道包神段的新街站,向西南经台格庙、图克南、乌兰陶勒盖,终点至乌审旗嘎鲁图镇,正线全长132公里,拟建为地铁I级单线电气化铁路,线下按国铁I级标准,设计输送能力4000万吨/年,计划“十一五”期间建设新街至乌兰陶勒盖段95公里,其余路段“十二五”期间建设。

4.乌拉山至塔然高勒至靖边铁路。线路起自包兰铁路乌拉山站,向南跨黄河后经独贵塔拉、塔然高勒、浩勒报吉、嘎鲁图、纳林河,终点至太中(银)铁路靖边站,正线全长约366公里,其中我市境内约350公里,拟建为地铁I级单线铁路,线下按国铁II级标准,设计输送能力2000万吨/年,计划“十一五”期间建设乌拉山至塔然高勒段89公里,其余路段2011-2020年期间建设。

5.大塔至何家塔铁路。线路起自包西铁路通道包神段的大塔站,向东经王爱召工业园区、袁家壕、马场壕、布尔陶亥、大路工业园区,终点至呼准铁路何家塔站,正线全长约138公里,拟建为地铁I级单线铁路,线下按国铁II级标准,内燃机车牵引,设计输送能力2000万吨/年,计划“十一五”期间建设大塔至马场壕段62公里,其余路段“十二五”期间建设。

6.漫利沟至大塔铁路。线路起自乌拉山至靖边铁路的漫利沟站,向东沿塔然高勒矿区北部边缘行进,终点至包西铁路通道包神段的大塔站,正线全长约138公里,拟建为地铁I级单线铁路,线下按国铁II级标准,内燃机车牵引,设计输送能力2200万吨/年,计划“十一五”期间建设大塔至塔然高勒段70公里,其余路段“十二五”期间建设。

7.红进塔至红柳林铁路。线路北起准朔铁路的红进塔站,向南经新庙,终点至神延铁路红柳林站,正线全长61.7公里,其中我市境内17公里,拟建为国铁II级单线电气化铁路,设计输送能力1500万吨/年,计划“十一五”期间建设。

8.大饭铺至马栅铁路。线路北起伊泰集团酸刺沟煤矿铁路专用线的大饭铺站,向南经长滩,终点至准朔铁路马栅站,正线全长70公里,拟建为地铁I级单线电气化铁路,设计输送能力2500万吨/年,计划“十一五”期间建设。

9.大同至准格尔铁路增建二线工程。线路东接大同枢纽大同东站,经丰镇市、凉城县、清水河县,西至准格尔旗薛家湾,正线全长264公里,另有点岱沟支线5公里,在我市境内34公里,为国铁I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输送能力21900万吨/年,计划“十一五”期间建设。

10.包神铁路东胜至万水泉段增建二线工程。线路起自包神铁路东胜站,沿既有线北行,经韩家村、关碾房,终点至万水泉站,正线全长101公里,其中我市境内94公里,工业企业I级标准,内燃牵引,预留电化条件,设计输送能力4300万吨/年,计划于2011-2020年期间建设。

11.准东铁路周家湾至虎石段增建二线工程。线路起自准东铁路一期工程的周家湾站,向西经巴润哈岱、沙圪堵工业园区,终点至虎石站,正线全长60公里,拟建为国铁I级电气化铁路,与准东铁路一期工程形成双线,设计输送能力7500万吨/年,计划于2011-2020年期间建设。

12.呼和浩特至准格尔铁路增建二线工程。线路北起京包铁路呼和浩特西站,南至准东铁路周家湾站,正线全长124.2公里,其中我市境内36公里, 地铁I级标准,电力机车牵引,设计输送能力4500万吨/年,计划于2011-2020年期间建设。

13.东胜至乌海铁路增建二线工程。东起淖尔壕装车站,向西经沙沙圪台、浩勒报吉、三北羊场、棋盘井,与乌海市海公线公乌素站接轨后跨黄河至石嘴山,正线全长360公里,其中我市境内322公里,地铁I级标准,双线,电力牵引,设计输送能力4500万吨/年,计划于2011-2020年期间建设。

14.红进塔至新街铁路。线路起自准朔铁路的红进塔站,向西经石圪台,终点至包西铁路通道包神段的新街站,正线全长61公里,其中我市境内54公里,拟建为国铁I级单线电气化铁路,设计输送能力2500万吨/年。计划于2011-2020年期间建设。

五、铁路建设要求及对策

(一)建设要求

铁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其组织的系统性、技术的专业性、用途的公共性和线位资源的稀缺性特点非常明显,因此,结合我市实际,在今后的铁路建设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服从规划。规划是保证铁路建设项目科学、合理、高效、可靠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因此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铁路建设中长期规划,规划一经确定,要严格执行,决不能从个别企业和地区的局部利益出发随意布线。

2.主干优先。在确定铁路建设项目时,市里规划的“三横四纵”铁路主干线要优先考虑,其他铁路支线和专用线要服从和服务于主干线,为主干线发挥集疏运作用。

3.投资多元。所有拟建铁路要以投资主体多元化方式进行建设,不断优化资本结构,避免一家垄断,特别要支持国有资本和市内优势企业资本进入铁路建设领域,主要运力方要优先进入。

4.属地注册。为了维护地区经济利益,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在我市修建的铁路,其建设经营公司应注册于我市。

5.系统管理。要充分考虑铁路路段的完整性和运营组织的系统性,统一管理,合理布局,避免化整为零、分散经营、各自为政。

6.节约资源。节约矿产、土地资源,减少铁路对这些资源的切割、占压;节约资金资源,尽可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节约线位资源,充分考虑线位资源的稀缺性,远近结合,统筹兼顾,和谐发展。          

(二)对策建议

1.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一要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铁路投资补助;二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国有、民营等资本采取股份合作等方式进入铁路建设领域,广泛吸引社会资金,通过市场机制构建多元投资主体;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四要积极争取国内银行贷款,有计划地发行企业债券,努力推进赢利能力较强的铁路企业股改上市,以此筹集铁路建设资金。

2.切实加强项目前期工作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咨询单位扎扎实实开展拟建铁路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同时切实做好土地利用、矿藏压覆、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文物保护等工作,并加强项目库建设,搞好项目储备。

3.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重视路基基础处理,推广采用新型的钢轨、道岔、轨枕及连接扣件技术,发展高强度、新结构桥梁,提升线桥隧涵等工程的技术水平;积极发展电力牵引,大力发展煤炭运输、集装箱运输、特种货物运输需要的专用货车,加快机车车辆的升级换代;建设以光纤数字系统为主体的传输体系,建立智能化、网络化的调度通信系统,加快通信信号技术现代化;大力推广先进的节油、节电、节水、新能源等技术的应用,提高铁路的资源利用效率。

4.进一步强化管理服务

根据国家、自治区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对铁路项目分类进行审批、核准、备案,各建设项目要全面落实资本金制度、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依法构建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维护出资者权益,确保工程质量。同时认真贯彻国家、自治区关于加快铁路建设的各项政策,依法行政,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为铁路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交通科  赵玉良)

附件:
主办单位:鄂尔多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477-8588066
办公地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市党政大楼B座10楼
网站标识码:1506000061        备案/许可证号: 蒙ICP备09000939号-3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