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煤化工产业产能与市场需求分析
发布时间:2007-10-26 19:07:32
我市煤炭资源丰富,水资源、运输、环境容量等条件有保障,具有发展煤化工产业独特的优势。在全市第二次党代会上,市委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煤化工基地的目标。煤化工产业成为我市今后发展的重点,掌握主要煤化工产品供需走势十分必要。为此本文结合我市实际,对全国焦炭、电石等传统煤化工产品及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油品等现代煤化工产品的供需情况作一分析预测。
一、传统煤化工产品供需分析
前几年,由于受市场需求和价格上升的拉动,社会投资流向焦炭、电石等领域,各地纷纷新建、扩建生产装置,使焦炭、电石等行业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企业数量和产品产量不断增长。2005年,全国电石生产企业440多家,生产能力已达1700万吨,产量894万吨,设备开工率仅为53%。全国焦化生产企业约有1400多家,焦炭生产能力已达3亿吨以上,焦炭产量2.3亿吨,产能利用率仅60%-70%。全国焦炭、电石全行业开工不足,产能过剩严重。
2005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家四部委和自治区有关清理整顿电石、铁合金、焦炭等行业要求,坚决取缔淘汰了改良焦企业、20万吨以下机焦企业,加强了对电石企业污染排放监管。经过治理整顿,2006年我市焦炭产能为170万吨,全年焦炭产量为177万吨,开工率较高;全年电石产量为81万吨,开工率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焦炭行业产能利用率较高,但受全国焦炭市场过剩的影响,企业利润微薄;电石行业宜通过PVC等下游产业的发展,逐步消化过剩产能,实现与本地市场需求相适应。 二、现代煤化工产品供需分析 (一)煤化工产品供给分析 1、煤化工产能现状 目前我国除煤制甲醇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外,大部分现代煤化工产业尚处在生产和使用示范阶段。2005年我国甲醇总产能为720万吨,其中煤制甲醇产能400万吨,天然气制甲醇产能320万吨;二甲醚产能约30万吨;煤制油和烯烃示范工程尚在建设之中。 2、煤化工项目在建情况 2006年全国在建煤化工项目30项,总规模为1164万吨,其中新增甲醇生产能力850万吨,二甲醚90万吨,烯烃100万吨,煤制油124万吨。 我市2006年在建煤制甲醇规模为50万吨(三维20万吨、世林30万吨),二甲醚40万吨(新奥40万吨),煤制油124万吨(神华108万吨、伊泰16万吨)。 预计我市2007年新开工煤制甲醇规模为110万吨(久泰50万吨、金麟矿业20万吨、蒙华能源20万吨、华研20万吨),二甲醚310万吨(中煤集团300万吨、久泰10万吨),煤制烯烃116万吨(大唐公司60万吨、鲁能56万吨)。2007年还有汇能100万吨二甲醚、蒙大120万吨二甲醚、金诚泰60万吨甲醇等一批煤化工项目在开展前期工作。 考虑其他省区2007年新开工规模,预计全国2007年煤化工在建产能为:甲醇1000万吨,二甲醚500万吨,烯烃160万吨,煤制油140万吨。 3、全国2010年煤化工产品产能预测 由于煤化工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至少需要2-3年时间,将2007年在建产能加上现有的产能,预计2010年全国煤化工形成的产能为: 甲醇1400万吨(2010年天然气制甲醇产能为300万吨,甲醇总产能为1700万吨),二甲醚600万吨,烯烃160万吨,煤制油300万吨(按神华集团一期工程年产250万吨成品油生产线全部达产预计)。 (二)煤化工产品需求预测分析 2005年,全国甲醇消费量为666万吨,烯烃为2950万吨,成品油为16860万吨,甲醇的自给率为80%,烯烃自给率为60%,成品油自给率为40%。全国“十五”期间甲醇需求量年均增长21%,烯烃为16%,成品油为8.5%。根据《煤化工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预测,2010年全国甲醇的需求量为1620万吨、烯烃为4300万吨、成品油为22000万吨,“十一五”期间甲醇、烯烃、成品油需求量年均增长分别为19%、7.8%、5.4%。预计“十一五”期间,二甲醚在替代柴油和民用燃气方面会有大的突破,2010年全国二甲醚的需求量将达1700万吨。 三、结论 通过对全国2010年焦炭、电石、甲醇、烯烃、二甲醚、成品油等产品产能与需求量进行分析比较可得出如下结论: (一)目前各地焦炭、电石等传统煤化工产业程度不同地存在设备开工不足的问题,产能过剩已经显现。 (二)全国2010年甲醇产能预计将达到1700万吨,需求量为1620万吨,甲醇供需基本平衡。 (三)全国未来五年内烯烃、成品油、二甲醚需求增长较快,到2010需求量分别达到4300万吨、22000万吨和1700万吨, 2010年全国煤制烯烃、煤制油、二甲醚预计形成产能分别为160万吨、300万吨、600万吨,供给与需求有很大差距,由于煤化工较石油化工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因此煤制烯烃、成品油、二甲醚等产品将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 四、建议 (一)近几年经过我市对焦炭、电石等传统煤化工行业的整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出现了以鄂尔多斯电力冶金、神华蒙西煤化公司等为代表在行业内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企业。今后应继续在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工艺设备水平、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根治环境污染等方面下功夫,确保我市在焦炭、电石等传统煤化工产业的国内优势地位。 (二)随着我国煤制甲醇几十万吨级装置的开工建设,甲醇产能增长迅速,建议今后应加大二甲醚、醋酸等甲醇后续加工项目的建设力度,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甲醇在产地多次转化增值,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煤制甲醇、二甲醚、油品、烯烃等现代煤化工产品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煤化工产业对煤炭、用水、运输、环境容量等配套条件要求较高,因此下一步要加强配套条件的规划和建设,重点要加强用水、运输等方面工作。 (四)煤化工项目中装备费用约占总投资的50%,化工装备制造业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在发展煤化工产业的同时也要注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实现以资源性产业发展促进和带动非资源性产业发展的目标。 (工业科 于海亮)
2005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家四部委和自治区有关清理整顿电石、铁合金、焦炭等行业要求,坚决取缔淘汰了改良焦企业、20万吨以下机焦企业,加强了对电石企业污染排放监管。经过治理整顿,2006年我市焦炭产能为170万吨,全年焦炭产量为177万吨,开工率较高;全年电石产量为81万吨,开工率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焦炭行业产能利用率较高,但受全国焦炭市场过剩的影响,企业利润微薄;电石行业宜通过PVC等下游产业的发展,逐步消化过剩产能,实现与本地市场需求相适应。 二、现代煤化工产品供需分析 (一)煤化工产品供给分析 1、煤化工产能现状 目前我国除煤制甲醇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外,大部分现代煤化工产业尚处在生产和使用示范阶段。2005年我国甲醇总产能为720万吨,其中煤制甲醇产能400万吨,天然气制甲醇产能320万吨;二甲醚产能约30万吨;煤制油和烯烃示范工程尚在建设之中。 2、煤化工项目在建情况 2006年全国在建煤化工项目30项,总规模为1164万吨,其中新增甲醇生产能力850万吨,二甲醚90万吨,烯烃100万吨,煤制油124万吨。 我市2006年在建煤制甲醇规模为50万吨(三维20万吨、世林30万吨),二甲醚40万吨(新奥40万吨),煤制油124万吨(神华108万吨、伊泰16万吨)。 预计我市2007年新开工煤制甲醇规模为110万吨(久泰50万吨、金麟矿业20万吨、蒙华能源20万吨、华研20万吨),二甲醚310万吨(中煤集团300万吨、久泰10万吨),煤制烯烃116万吨(大唐公司60万吨、鲁能56万吨)。2007年还有汇能100万吨二甲醚、蒙大120万吨二甲醚、金诚泰60万吨甲醇等一批煤化工项目在开展前期工作。 考虑其他省区2007年新开工规模,预计全国2007年煤化工在建产能为:甲醇1000万吨,二甲醚500万吨,烯烃160万吨,煤制油140万吨。 3、全国2010年煤化工产品产能预测 由于煤化工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至少需要2-3年时间,将2007年在建产能加上现有的产能,预计2010年全国煤化工形成的产能为: 甲醇1400万吨(2010年天然气制甲醇产能为300万吨,甲醇总产能为1700万吨),二甲醚600万吨,烯烃160万吨,煤制油300万吨(按神华集团一期工程年产250万吨成品油生产线全部达产预计)。 (二)煤化工产品需求预测分析 2005年,全国甲醇消费量为666万吨,烯烃为2950万吨,成品油为16860万吨,甲醇的自给率为80%,烯烃自给率为60%,成品油自给率为40%。全国“十五”期间甲醇需求量年均增长21%,烯烃为16%,成品油为8.5%。根据《煤化工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预测,2010年全国甲醇的需求量为1620万吨、烯烃为4300万吨、成品油为22000万吨,“十一五”期间甲醇、烯烃、成品油需求量年均增长分别为19%、7.8%、5.4%。预计“十一五”期间,二甲醚在替代柴油和民用燃气方面会有大的突破,2010年全国二甲醚的需求量将达1700万吨。 三、结论 通过对全国2010年焦炭、电石、甲醇、烯烃、二甲醚、成品油等产品产能与需求量进行分析比较可得出如下结论: (一)目前各地焦炭、电石等传统煤化工产业程度不同地存在设备开工不足的问题,产能过剩已经显现。 (二)全国2010年甲醇产能预计将达到1700万吨,需求量为1620万吨,甲醇供需基本平衡。 (三)全国未来五年内烯烃、成品油、二甲醚需求增长较快,到2010需求量分别达到4300万吨、22000万吨和1700万吨, 2010年全国煤制烯烃、煤制油、二甲醚预计形成产能分别为160万吨、300万吨、600万吨,供给与需求有很大差距,由于煤化工较石油化工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因此煤制烯烃、成品油、二甲醚等产品将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 四、建议 (一)近几年经过我市对焦炭、电石等传统煤化工行业的整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出现了以鄂尔多斯电力冶金、神华蒙西煤化公司等为代表在行业内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企业。今后应继续在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工艺设备水平、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根治环境污染等方面下功夫,确保我市在焦炭、电石等传统煤化工产业的国内优势地位。 (二)随着我国煤制甲醇几十万吨级装置的开工建设,甲醇产能增长迅速,建议今后应加大二甲醚、醋酸等甲醇后续加工项目的建设力度,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甲醇在产地多次转化增值,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煤制甲醇、二甲醚、油品、烯烃等现代煤化工产品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煤化工产业对煤炭、用水、运输、环境容量等配套条件要求较高,因此下一步要加强配套条件的规划和建设,重点要加强用水、运输等方面工作。 (四)煤化工项目中装备费用约占总投资的50%,化工装备制造业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在发展煤化工产业的同时也要注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实现以资源性产业发展促进和带动非资源性产业发展的目标。 (工业科 于海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