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旗区人民政府,康巴什新区管理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开发区(园区)管理委员会,各大企事业单位: 《鄂尔多斯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2013年第10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2013年11月22日
鄂尔多斯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对于我市资源型地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深入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推动我市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以2013-2017年为主,展望期至2020年。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和条件 1.装备制造业发展初具规模。通过几年发展,我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逐步增多、产品档次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以乘用车、重型汽车、专用车及零部件为主的汽车制造,以煤炭综采设备为主的煤矿及矿用设备制造,以风机整机组装及叶片、塔筒等零部件制造为主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和以压力容器为主的化工设备制造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已形成35万辆乘用车、2万辆重型卡车、200台(套)风机、30万台柴油发动机、15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11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4.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0.62%。 2.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煤矿机械、新能源设备和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已建成大型项目32个、在建大型项目25个,园区基础设施完备、产业承载能力强,成为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阵地。 3.配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我市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均布局在沿交通干线的城市核心区,随着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核心区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人口集聚效应正在显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提高。 (二)发展形势 1.本地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我市的煤炭、电力、煤化工、氯碱化工等产业在全区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对重型汽车、煤炭机械、化工机械等装备制造产品有较大的需求,具有吸引装备制造企业配套发展的市场优势。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高端装备制造产品预期缺口较大,也有利于我市装备制造产品进一步拓展市外市场。 2.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快。东部沿海地区受国际市场萎缩、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等条件限制,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需求迫切,产业转移趋势仍在持续。我市基础设施、产业基础不断完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能源、资源富集,具备承接装备制造产业转移的多种条件,有利于吸引海内外投资,促进生产技术等各类要素在此集聚和重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规模偏小。我市装备制造业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总量仍较小。目前,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仅11家,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比重仅为0.62%,远低于自治区5.1%和全国20%的平均水平。 2.核心竞争力低。装备制造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核心技术和技术储备,创新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产品多处于低端水平,技术含量较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较少,缺乏带动性强的整机产品和关键技术,重大技术装备自主研发与制造能力不足。 3.配套能力不强。我市装备制造业缺乏相互协调、纵向成规模的产业链条,存在地域分割、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生产集中度较低,协作配套较差,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较大的产业集群。 4.人力资源保障不足。由于装备制造业发展起步晚,我市装备制造业技术人才总量不足,人力资源结构不够合理,特别是产业工人严重缺乏。同时,由于大多数企业处于起步阶段,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强,存在人才流失现象。 二、规划意义 (一)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托资源优势,我市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其中电力、化工、建材等高耗能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近20%,但目前我市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受市场、资源、环境、政策的制约程度越来越大,已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的很多成功实践表明,发展装备制造业有利于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能源的依赖和消耗,有效提升产业层次、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增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有利于构建多元现代产业体系。装备制造业产业关联度高,对相关产业带动性强,不仅涉及到机械加工业,还涉及到材料、电子和服务业等配套行业。因此,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是我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多极支撑产业体系、解决产业单一等问题的重要措施。 (三)有利于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配套产业。“十二五”期间,我市通过规划建设大型煤炭、电力、化工和冶金项目,大力发展与之配套的煤机、化机和新能源设备制造产业,努力提高设备本地供给能力,是提高全市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促进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 (四)有利于解决就业。装备制造业在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同时,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全国装备制造业从业人员约占工业从业总数的35%,而我市的这一比例目前仅为1.6%。此外,装备制造业还可以带动服务业等产业吸纳就业。因此,发展装备制造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指导思想、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围绕能源、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完善产业配套,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层次,努力把我市建成自治区重要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融合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力开拓本地市场,结合煤炭、电力、化工和冶金等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专业配套设备,促进装备制造业与能源化工等产业协同发展。 2.加强配套,协调发展。加强上下游配套产业建设,提高配套水平。加快产业延伸与多元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 3.分工合作,错位发展。充分发挥各园区自身比较优势,突出重点、避免雷同、错位发展。加强装备制造园区及企业的分工协作,创造条件和基础,实现合作共赢。 4.优化升级,创新发展。把加快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技术创新与调整结构相结合,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创新发展。 三、发展目标 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总量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明显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水平进一步提升,为主导产业提供配套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努力形成特色鲜明、技术水平较高的产业发展格局。到2017年,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0%,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60%,培育2—3户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装备制造企业,设立3—5家企业或科研机构的研发中心;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5%,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80%,培育4—5户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装备制造企业,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康巴什产业园和鄂尔多斯江苏工业园3个装备制造园区营业收入全部超百亿元。 四、发展重点 (一)汽车及汽车零部件。 1.整车。一是发展乘用车。引进国内外知名汽车企业,提高产品档次和竞争力。重点发展中高档轿车、大客车、房车和商务车等产品。到2017年,乘用车年生产能力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达到80万辆。二是发展载重汽车。结合全市产业发展和本地市场需求,重点发展矿用载重汽车及LNG(液化天然气)载重改装汽车等产品。到2017年,载重汽车年生产能力达到4万辆;到2020年,达到6万辆。三是发展专用车。重点发展LNG专用车、散装水泥车、环卫车、半挂车等专用车产品。到2017年,专用车年生产能力达到1万辆;到2020年,达到2万辆。 2.汽车零部件。推进配套零部件本地化、专业化生产,形成竞争优势。加强产业的关联和配套,形成产业集群。积极引进和发展发动机、变速箱、制动器、车架、轮胎、铝轮毂、方向盘、灯具等零部件配套产业。到2017年,形成发动机65万台、变速器60万台的年生产能力;到2020年,形成发动机80万台、变速器80万台的年生产能力。 (二)煤矿及矿用机械。我市已建成煤矿353座,一批大型煤矿正在建设,地方煤矿整合工作也正在积极开展。此外,根据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相关要求,煤炭洗选率也将进一步提高,因此对煤矿机械的需求较大。围绕企业需求,我市将重点发展煤炭洗选设备、刮板运输机、高端液压支架和采煤机等产品。到2017年,形成煤炭开采和洗选设备1000台(架、套)的生产能力;到2020年,形成煤炭开采和洗选设备1500台(架、套)的生产能力。 (三)化工冶金装备。根据我市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现代煤化工基地、煤电铝基地的发展战略,一批重大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项目及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对各类设备的需求较大。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提高设备本地供给能力,重点发展LNG槽车、LNG储罐、气化炉、气瓶、大型压力容器和电解槽等产品,到2017年形成LNG槽车500辆、大型压力容器10万吨的生产能力,非标设备本地化生产率达到30%;到2020年,非标设备本地化生产率达到50%。 (四)新能源设备制造。围绕风电、光伏发电双百万千瓦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大型风力发电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支持2.5兆瓦以上的大功率风力发电机整机和叶片、齿轮箱、发电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及主要配套件生产企业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开拓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到2017年,大型风力发电设备生产能力达到300台(套);到2020年,大型风力发电设备生产能力达到500台(套)。 重点推进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基地建设,支持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企业加快发展,鼓励多晶硅生产企业与下游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加强联合与合作,延伸产业链。到2017年,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能力达到1500MW;到2020年,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能力达到2000MW。 (五)机床、智能制造设备及零部件。以机床和智能制造设备规模化、功能部件高端化为方向,重点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床制造,着力打造整机、功能部件等关联发展的产业体系。 (六)电子信息设备。抓住产业转移机遇,主动承接、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智能传感器和云计算服务器零部件等新型电子器件产业。 五、产业布局 全力打造包括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康巴什产业园区、鄂尔多斯江苏工业园区和空港物流园区在内的“东——阿——康”装备制造集中区,推动装备制造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一)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强化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作为我市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作用,精心构筑产业平台,打造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等产业。 表1: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重点项目
(二)康巴什产业园区。以华泰汽车产业园现有规模为基础,依托康巴什新区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的优势,积极引进汽车零部件、车载电子产品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兼顾发展机床智能制造设备制造产业。全力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尽快形成项目承载条件。 表2:康巴什产业园区装备制造重点项目
(三)江苏工业园区。深化与江苏省的合作,逐步建立畅通的长效合作共建机制。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开放地区合作,积极争取符合产业定位、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入驻园区。依托中煤集团等大型企业,突出发展煤炭和矿用机械维修及制造产业,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适时发展通用航空制造业。 表3:江苏工业园区装备制造重点项目
(四)其它园区。以园区主导产业为基础,适度发展煤机、化机、铝产品深加工等配套产业。加快鄂尔多斯空港物流园区招商引资步伐,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低空飞行设备制造及综合保税业务。 表4:其它园区装备制造重点项目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保障。认真贯彻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有关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非资源产业构建多元化发展多极支撑工业体系的指导意见》(内政发〔2008〕41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内政发〔2011〕49号)等有关促进装备制造业和装备制造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落实土地、财税等优惠政策,加大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支持。依托资源型收益建立起的产业发展资金,采取风险投资、资本金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对技术含量高、带动性强的大型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项目给予支持。 (二)完善人才培养、培训和奖励机制。支持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科研院所与装备制造企业加强合作,建立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参与的装备制造技术人才、适用人才培养培训协调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依托我市职业院校及国内部分高等院校,采取订单招生、专业培训、委培教育等方式多渠道为企业培训和引进产业工人,联合培养装备制造业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级技工,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通过持股、技术入股、提高薪酬等方式增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三)加强创新能力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和各具特色的专业孵化、创业基地;以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整合园区创新资源;创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与科技网络体系,逐步构建以政府和市场共同推动,多层次、社会化的科技管理创新平台。引导关联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将产学研结合项目向园区集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产学研之间的有效互动,促进科技创新主体之间的协调、联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四)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康巴什产业园区、鄂尔多斯江苏工业园区三个重点装备制造园区的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按照园区定位,涉及产业发展规划、资源配置、项目布局等重大事项由市人民政府统筹管理,避免项目雷同、恶性竞争等现象发生,切实提高全市装备制造业的科学发展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