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2008—2010年)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四月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的背景与依据
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二、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第二章 规划的基础与条件
一、物流业发展现状
二、物流交通设施现状
三、物流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
第三章 规划的战略构想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原则
三、规划目标
四、空间布局
五、发展重点
第四章 专业物流建设
一、煤炭物流
二、化工物流
三、冶金建材物流
四、装备制造物流
五、农畜产品加工物流
六、商贸物流
第五章 第三方物流建设
一、发展方向
二、发展重点
三、发展措施
第六章 物流通道和信息总平台
一、物流通道
二、物流信息总平台
第七章 物流业发展政策与措施
一、严格落实规划
二、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快构筑物流体系
四、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
五、构建城乡商贸物流网络
六、加大物流业主题招商力度
七、切实加大资金投入
八、加强物流业人才保障工作
九、加强领导,优化政策体系
第一章 规划的背景与依据
现代物流是人类进入网络经济时代,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精细化的产物,其核心是突出系统整合、优化的理念,对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手段实施一体化运作,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优化服务的目的。在当前全国流通业整体结构大调整的变革期,物流业正处在新商业模式和市场网络逐步定型阶段,全国性及区域性市场格局尚未形成,发展空间很大。为推动我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依据《内蒙古自治区2007—2010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鄂尔多斯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是晋、陕、蒙三省交界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1万。2007年,全市综合经济指标列自治区第2位,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28位,实现向与呼包交替领先的跨越。
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0.9亿元,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三次产业比例为4.3∶55.0∶40.7,财政收入达到200.8亿元,居全区首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885.7亿元,位居全区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26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123元,均位居全区第3位。
二、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物流业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现代物流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合理的服务模式,正在国内外得以迅速发展。新的市场环境和历史机遇,为鄂尔多斯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广阔的空间。以现代物流业为切入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加社会就业,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现代物流业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鄂尔多斯市是当前自治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也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2007年,全市人均GDP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8.1亿元。从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来衡量,鄂尔多斯市已进入西部强市之列,步入跨越式发展轨道。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产品、原材料、设备和零配件将会大量在市内外流通,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将大幅增加,企业的发展也将对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将会形成巨大的、极具潜力的物流需求市场。
(二)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打造核心城市的基本要求
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而区域核心城市是区域生产要素和生活要素的集散中心。鄂尔多斯市确立了打造“服务内蒙古、联动晋陕宁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鄂尔多斯市与周边的呼和浩特、包头、乌海、银川、榆林、朔州、忻州等城市,谁先抓住机遇,谁就抢占了这一区域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主动权。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我市打造核心城市的基本要求。
(三)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效手段
现代物流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有利于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同时,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将推动商业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汇集,推动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业等多个产业的互动发展,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四)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扩大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市正在实施农村牧区人口转移战略,急需为大批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物流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就业门槛低、容量大、见效快的特点,在运输、配送、信息服务等方面需要大量从业人员,可解决部分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此外,发展物流业也可以推动零售、餐饮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多渠道扩大劳动就业。
(五)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增加物流效益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政府和企业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根深蒂固,对生产环节上的产值、税收、利润和管理较为重视,而对生产以外的运输、仓储、货代、包装、加工、配送等环节缺乏关注。抓住生产环节上的产值和利税,却使相当一部分运输和加工等流通环节上的产值和利税流失到邻近的呼、包二市,甚至京津唐地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延伸产业链,增加物流效益。
总之,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代物流业已从过去的企业战略层面提升到当前的国民经济战略层面,从“产业支柱”的地位提升到“支柱产业”的地位。鄂尔多斯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形成了巨大的推力,有利的政策环境构成强大的拉力,合力作用必将促进鄂尔多斯市现代物流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逐步实现现代物流业从“产业支柱”向“支柱产业”的演变。鄂尔多斯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必要的、适时的,更是迫切的。
第二章 规划的基础与条件
一、物流业发展现状
2007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70亿元,同比增长41%,占GDP的15%,占第三产业的36%。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为1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全年完成货运量39159万吨,其中铁路货运量9607万吨,公路货运量29512万吨。全社会货运周转量达352亿吨公里,其中公路224亿吨公里,铁路128亿吨公里。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12家,规模以下从事与物流相关的企业1385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26.4%。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企业法人单位1179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41家,其它相关企业65家。从事商贸产业的个体工商户5.8万户,占第三产业个体经营户的72.2%。
全市2000—2007年交通货运量和周转量现状见表2—1。
二、物流交通设施现状
公路:全市已基本形成以东胜区为中心,以109、210国道和五条自治区干线(省道)为骨架,以各旗乡镇公路为支线的公路交通网。截至200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表2—1全市2000—2007年交通货运量和周转量情况表
年 份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
货运量(万吨) |
5205 |
6283 |
6528 |
6776 |
13552 |
21602 |
28515 |
39159 |
|
公路货运量(万吨) |
3319 |
4007 |
4163 |
4321 |
9910 |
15800 |
21370 |
29512 |
|
铁路货运量(万吨) |
1886 |
2276 |
2365 |
2455 |
3642 |
5822 |
7145 |
9607 |
|
货运周转量(万吨公里) |
455584 |
506609 |
575001 |
629626 |
1259251 |
2007246 |
2770000 |
3524720 |
|
公路货运周转量(万吨公里) |
250560 |
278661 |
316388 |
346588 |
755131 |
1203277 |
1600000 |
2239790 |
|
铁路货运周转量(万吨公里) |
205024 |
227948 |
258613 |
283038 |
504128 |
803969 |
1170000 |
1284930 |
|
产值 情况 |
运输、仓储业、邮政增加值(万元) |
110674 |
141773 |
180871 |
316549 |
536993 |
872124 |
1204984 |
1700000 |
占GDP比重 |
7% |
8% |
9% |
11% |
14% |
15% |
15% |
15% |
铁路:全市铁路通车里程
航空:鄂尔多斯民用机场已建成投入使用,已开通主要航线为鄂尔多斯至北京、上海、深圳和三亚。
管道:全市已建3条天然气管道,全长
货运站场:全市有铁路货运站11个、公路货运站9个。在各矿区运煤公路沿线分布着上百家煤场,但规模普遍较小。
三、物流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
(一)有利条件
1.资源优势
鄂尔多斯市是国家西部地区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素有“二十一世纪中国能源接续地”的美誉,拥有各类矿藏50多种,目前已经发现的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重要矿产资源有12类35种。其中煤炭探明储量为1500亿吨,约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1/6,全自治区的1/2,预测远景储量10000亿吨;天然碱储量6000万吨,芒硝矿储量70亿吨,高岭土储量65亿吨,石膏储量35亿吨,石英砂储量5000万吨,天然气储量7929亿立方米。
2.经济优势
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2007年,全市完成原煤产量1.98亿吨、焦炭200万吨、建材产品800万吨、冶金产品160万吨、甲醇等化工产品60万吨。随着神华煤直接液化等一批重大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经济发展潜力将会进一步增强。预计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225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380亿元,形成4亿多吨的产品外运规模,其中煤炭产量突破3亿吨,水泥、玻化砖、玻璃等建材产品达到1000万吨,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天然碱化工等化工产品突破1000万吨。
3.产业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市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能源战略西移的良好机遇,全力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形成能源、化工、绒纺、建材、汽车制造、冶金、农畜产品加工、林沙等优势特色产业。目前,鄂尔多斯市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世界最大的煤化工项目区,大批国际、国内500强企业与鄂尔多斯携手合作,世界第一条煤直接液化生产线、国内第一条煤间接液化生产线、世界最大的煤炭单产矿井、鄂绒大化肥、亿利PVC、博源天然气制甲醇、意大利VM发动机、水利部沙棘加工园区、自治区第一条轿车生产线等一批世界一流、国内最大和填补内蒙古空白的项目相继落地。发展物流业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
4.区位优势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南与山西、陕西接壤,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毗邻,北与呼和浩特、包头市隔河相望,形成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金三角”。东距出海口秦皇岛港
5.交通优势
全市已建成和正在建设高等级公路
6.政策优势
国家和自治区相继出台了《全国“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及《内蒙古自治区2007—2010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市委、市人民政府实施“收缩转移,集中发展”和“大物流”战略,为鄂尔多斯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制约因素
1.企业物流观念落后
现代物流业作为新兴产业,尚未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企业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区。一些本应从工商企业内部剥离出来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经营的物流服务环节滞留在企业内部,影响了物流市场需求的释放,也限制了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物流效率的提高。
2.基础设施尚待完善
鄂尔多斯市尚未形成能够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需求的布局协调、能力充分、优势互补、衔接顺畅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和综合运输枢纽。不同公路、不同铁路及公路和铁路在衔接方面还需进一步理顺,铁路外运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市煤炭、化工等产品运输的需求,仓储设施分布散乱、规模小,没有形成有效集聚的规模化、专业化物流园区,还需在整合和利用既有运输场站、仓储基地和运输通道等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增量的扩张和存量的升级,充分构筑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需求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3.物流产业基础差
从发展阶段上看,我市的物流业基本上处于储运物流阶段,现有的物流企业多数只是开展简单的“运输+仓储”业务,并没有达到综合物流和供应链物流的发展阶段。从产业基础来看,鄂尔多斯的物流业基本上呈现出小、散、弱的局面,缺乏掌握先进物流技术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4.物流人才缺乏
我市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才严重地依赖于从外部引进,自身缺乏造血功能,造成适用人才的短缺。目前,从业人员中拥有高级职称的物流人员和物流高级技师的比例较小,熟悉现代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的人才严重匮乏,直接限制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5.信息化水平低
信息化建设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我市还没有建立物流方面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基于企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更不能实现互联共享,致使货运信息不畅,车辆空驶率高,物流效率低下。
第三章 规划的战略构想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三个转变”,紧紧抓住国内外物流业迅速发展的有利时机,整合物流资源,优化物流结构,培育物流市场,拉动物流需要,提升物流信息化和专业化水平,着力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推进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加快构筑“两大物流产业体系”,打造“七大物流园区”,形成“三大服务网络”,努力把鄂尔多斯建设成为服务内蒙古、联动晋陕宁、对接京津唐、走向国际市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物流中心。
二、发展原则
(一)政府引导原则
发挥政府的政策引t作用,积极在组织战略研究、制订发展规划、优化政策环境、整合物流资源、改善基础设施、培育物流市场、对外招商引资、加强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搭建平台,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二)市场主导原则
遵循市场规律,以需求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目标,以为用户服务为根本出发点,打破行业和地区界限,努力推动全市统一物流市场的形成。
(三)总体规划原则
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相衔接,与产业布局、自然环境等因素相协调,统筹布局全市物流基础设施,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四)交通便利原则
物流节点布局应充分利用交通设施,选址在交通便利之处,实现铁路和公路等不同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保障顺畅流通。
(五)信息化带动原则
高度信息化是现代化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主要区别,必须加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园区信息服务系统和物流企业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做到内联外通,以信息化带动物流业的现代化。
(六)适度超前原则
针对我市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后发优势明显、物流需求潜力巨大的现状,物流设施规划应当适度超前,以满足全市及周边地区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
(七)环境保护原则
物流园区从规划到运营,均应坚持环境保护的原则,积极采取环保措施,配置环保设备,最大程度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尤其是煤炭和化工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更要优先考虑环境因素。
三、规划目标
充分发挥我市资源、区位、产业、交通等优势,构建以东胜区、康巴什新区、阿勒腾席热镇为核心,以煤炭、化工、装备制造、冶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商贸等专业物流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培育航空物流,加快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力争到2010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7%以上,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7%以内,建成东胜、阿(勒腾席热镇)康(巴什)、树林召、大路、蒙西、乌审旗、前房子七大物流园区,建成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和物流信息总平台,使现代物流业成为鄂尔多斯市的主导产业之一,以现代物流业引领第三产业发展。
四、空间布局
根据我市资源、产业、区位、交通等条件,以及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客观要求,优化整合全市物流资源,将物流业按照“一核两轴一带”的主体框架合理布局。
一核:构建以东胜区、康巴什新区和阿勒腾席热镇为物流圈核心,服务内蒙古、联动晋陕宁、对接京津唐的物流影响圈,形成紧密型和松散型相结合的物流覆盖圈。
两轴:以210国道高速公路、包神铁路和包西铁路为南北纵向轴,以109国道高速公路、东乌铁路、准东铁路为东西横向轴,两轴相汇于物流圈核心。
一带:沿黄河区域是全市近期和未来产业调整的重点地带,是实现“三大战略转移”的优势发展区域,到2010年将形成能源重化工、电力和现代农牧业等重点产业集群。因此,加快构建沿黄河高速公路、铁路产业物流带。
五、发展重点
(一)加快实施“723”物流工程
“723”物流工程指建设七大物流园区、两大物流产业体系和三大服务网络。
七大物流园区:根据全市城镇体系和产业布局,在东胜区建设以商贸、纺织和建材产品为主的物流园区,在康巴什新区和阿勒腾席热镇之间建设以机械制造产品为主的物流园区,在树林召镇建设以氯碱化工和煤化工产品为主的物流园区,在o路新区建设以煤化工产品为主的物流园区,在乌审旗建设以天然气化工和煤化工产品为主的物流园区,在蒙西镇建设以建材、冶金和天然气化工产品为主的物流园区,在准格尔旗前房子建设以煤炭产品为主的物流园区。
两大物流产业体系:一是构筑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生产性物流产业体系。集中推动煤炭物流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积极发展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绒纺、农畜产品等优势特色物流产业。二是构筑适应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的生活性物流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城市核心区中央商务圈,依托城镇物流配送中心和农村牧区中心社,构建覆盖城乡的生活性物流服务网络。
三大服务网络:一是构筑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形成以210、109国道和沿黄河重载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旗区公路为支撑的公路运输网络。构建以“三横四纵”为主通道,连接各物流园区的铁路运输网络。加快建设鄂尔多斯至京津唐地区的化工产品管道工程,逐步增加航线,建立完善的公路、铁路、管道、航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二是构筑信息服务网络。在阿康物流园区建设集中交易、园区交割、集中配送、回货组织等为一体的煤炭交易中心,加快建设全市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配套建设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商贸等专业物流信息平台,构建联接顺畅、高效安全的信息交换网络和管理平台。三是构筑物流综合服务网络。建立物流企业“绿色审批通道”,简化手续,联合审批,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制定物流市场准入条件和物流企业认定制度,建立物流服务质量标准、行业规范、监督体系、客户投诉处理制度等一系列规定。加快组建鄂尔多斯海关。
(二)加快培育现代物流企业
鼓励非物流工商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和内部产权改造,剥离物流业务。加快销售物流向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延伸,促进现有运输、仓储、外贸、货代、批发企业的服务延伸和功能整合,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大力整合汽车运输资源,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办法,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运输企业,兼并重组运输车队和个体车辆,尽快组建1—2个大型股份制汽车运输物流集团。
扶大扶强,培养现代物流龙头企业。整合资源,根据我市煤炭、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商贸等产业发展态势,尽快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的,有较强规模效应和超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或企业集团。
第四章 专业物流建设
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适应现代物流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煤炭物流、化工物流、冶金建材物流、装备制造物流和农畜产品加工物流。适应我市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积极发展覆盖城乡的商贸物流。
一、煤炭物流
(一)发展基础
2007年,全市生产原煤1.98亿吨、焦炭200多万吨,其中1.2亿吨原煤主要经包神铁路、京包铁路、朔黄铁路、大准铁路等销往京、津、唐及东南沿海等省市和地区,4600多万吨原煤通过包神铁路、大准铁路和210国道等公路运往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乌兰察布市等地区,3200多万吨原煤通过境内公路和铁路专线运往达拉特电厂、国华电厂等用户。外运原煤主要通过铁路运输,其中神华集团公司以大准铁路、包神铁路和神朔铁路为主,部分地方企业通过大准铁路、包神铁路和京包铁路外运,还有一部分通过公路汽运到呼、包二市,然后经京包铁路外运,也有个体运输车辆通过公路外运。
(二)发展方向
结合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构建以铁路运输为主的煤炭物流综合服务体系。加快煤炭物流专业化进程,强化煤炭坑口洗选加工,减少煤炭物流中间环节。改进煤炭交易方式,筹建国家级煤炭交易中心。加强与铁路部门的合作,构建新型煤炭物流综合体。开展煤炭深加工,提高货物附加值。重点发展煤炭专列物流和煤炭相关产品物流。
(三)建设重点
加快煤炭外运通道和煤炭交易中心建设。积极加快煤炭物流节点建设,重点建设准格尔旗前房子煤炭物流园区。适应矿区煤炭物流需求,积极建设东胜区铜匠川、伊金霍洛旗札萨克、达拉特旗草原村、鄂托克旗卧龙岗、达拉特旗马场壕等煤炭物流配送中心。
二、化工物流
(一)发展基础
2006年,全市生产无机盐化工产品31.59万吨、甲醇17.8万吨,主要通过京包铁路和公路外运。预计到2010年,全市将生产甲醇400万吨、二甲醚450万吨、煤制油124万吨、烯烃116万吨、电石100万吨、焦煤500万吨、尿素160万吨、PVC90万吨、烧碱40万吨、天然气100亿立方米、原盐7万吨。
(二)发展方向
依托我市化工生产基地,围绕煤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等重化工产业链,构建新型化工产品物流体系,加快引进国内外大型化工物流企业,促进化工物流专业化。提高化工物流技术和装备水平,重点发展化工危险品物流和管道物流。
(三)建设重点
加快长庆——蒙西、长庆——乌海——临河天然气管道和鄂尔多斯——京唐港化学品管道建设。重点在树林召、大路、乌审召、棋盘井、上海庙、纳林河、杭锦淖等工业园区,根据园区内主要化工企业的主导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及生产需配件,在靠近化学品管道、铁路专线和公路便捷位置发展化工物流。
三、冶金建材物流
(一)发展基础
2006年,全市生产生铁28万吨、铁合金65万吨、电石112.2万吨、水泥制品445.70万吨、瓷质砖72万立方米、陶质砖92.7万立方米、煅烧高岭土2.5万吨。水泥制品、瓷质砖等产品主要通过京包铁路外运,其它产品通过企业自有车辆和个体运输车辆运往不同地区。预计到2010年,全市将生产水泥800万吨、玻璃300万箱、铁合金100万吨、生铁50万吨、陶瓷及瓷质砖200万立方米。
(二)发展方向
以棋盘井镇和沙圪堵镇等冶金发展区和蒙西镇、树林召镇等建材发展区为重点,推动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公司、鄂尔多斯市双欣电力有限公司等冶金生产企业和蒙西水泥、达拉特旗冀东水泥等建材生产企业的物流服务外包,促进物流专业化、社会化发展。围绕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等环节提高冶金和建材产品的加工配送能力。加强资源整合,完善物流设施,提高运营能力。重点发展矿产品物流和冶金、建材加工配送物流。
(三)建设重点
根据出产电石、硅铁等冶金产品所需原材料和中间产品,重点在沙圪堵镇和棋盘井镇发展冶金物流。围绕城市建设和家居装饰,重点在蒙西镇、棋盘井镇、达拉特旗发展以水泥为主的生产性建材物流,在东胜区发展生活性建材物流。
四、装备制造物流
(一)发展基础
华泰汽车集团鄂尔多斯公司年产5万辆汽车生产线已建成。精恒汽车销售公司年产5万辆重型载货汽车项目、鄂尔多斯市巨鼎煤机制造有限公司汽车铸锻件及车轮部件等项目将于2008年陆续开工建设。预计到2010年,我市将生产乘用车20万辆、重型载货汽车5万辆、清洁柴油发动机30万台、变速箱30万台、铸锻件4万吨。
(二)发展方向
以提高煤矿机械化开采为重点,推进矿山机电物流发展。加快华泰汽车集团和东胜机械制造工业园等重点装备制造企业的物流服务外包。大力发展汽车、工程机械、矿山机电及其零部件物流。促进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与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的合作,在晋、陕、蒙、宁地区构建以汽车和矿山机电设备为重点的装备制造物流网络。
(三)建设重点
依托阿康物流园区和东胜机械装备制造工业园,积极在阿康物流园区和东胜地区发展以汽车及其零配件、矿山机电为主的装备制造物流。
五、农畜产品加工物流
(一)发展基础
2006年,全市粮食产量122.21万吨,油料62312吨,甜菜产量901.20吨。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1498.77万头只,比上年增加787.37万头只,农林畜产品产量均创历史新高,达拉特旗四季青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大力神牛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农牧业加工龙头企业迅猛发展。目前,全市农畜产品主要通过企业自有车辆和社会个体车辆运输。
(二)发展方向
推进连锁店和超市业向农村延伸,协调好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物流配送,构建以城区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零售网点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鼓励和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建设农资和农村消费品市场,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早餐工程和居民厨房工程建设。
(三)建设重点
加快东胜区粮食批发市场以及达拉特旗、鄂托克前旗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加大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农畜产品深加工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品牌特色。依托达拉特旗四季青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大力神牛业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在达拉特旗树林召镇和东胜区万利镇发展农畜产品加工物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牧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六、商贸物流
(一)发展基础
2006年,全市完成商贸货运量1872万吨。全市现有商贸连锁企业13家,涉及商品流通、餐饮、汽车等8个行业,年销售额达到4.96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2.7%;现有从业人员7.1万人,占全市就业人数的8.3%,吸纳就业人数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列第二位。货物主要通过企业自有车辆和社会个体运输车辆运输。
(二)发展方向
以中心城镇为依托,以连锁经营为纽带,按照“城内大商场、城中特色街、城郊大市场”的发展模式,加快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配送物流,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主体多元、业态多样,布局合理、运作有序的现代商贸物流发展格局,使商贸物流业成为繁荣经济、便利人民生活、强化城市功能的现代服务业支撑产业。
(三)建设重点
加快东胜物流园区建设,使其成为服务我市、辐射周边的重要商贸物流节点。在树林召镇、薛家湾镇、乌兰木伦镇等主要镇区的交通便捷位置分别建设一个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加快主要城镇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和乡村商贸物流连锁网点的建设,尽快形成商贸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城镇和乡村双向物流互动的格局。积极引进知名连锁企业,大力培育地方商贸物流企业。
第五章 第三方物流建设
以促进传统货物运输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化为切入点,以工业、商贸、农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协调发展为原则,运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以煤炭、化工、装备制造和冶金物流为主,大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专业物流企业或集团,实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构筑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跨区域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一、发展方向
通过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健全物流业政策体系,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公路货运企业、铁路运输部门的优势,以煤炭、化工、汽车、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等物流为核心,以商贸物流和农畜产品加工物流为辅助,大力发展物流企业集团,形成服务于鄂尔多斯市及周边地区的煤炭、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以及农畜产品加工和商贸等产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网络。
二、发展重点
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市场,鼓励各类物流企业通过改造、改组、兼并等方式,整合、盘活现有物流资源。重点培植龙头物流企业,大力扶持综合、工业、商贸、农业四类第三方物流企业。
(一)综合型第三方物流企业
综合型物流企业是完善城市配送功能、实现区域配送、扩大辐射范围的龙头。坚持扶持与引进相结合,引导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邮政等企业,整合现有资源,扩大增值服务功能,使其发展成为现代综合物流企业,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入驻我市。
(二)工业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
工业物流企业包括生产物流、采购物流和营销物流,市场潜力巨大。由于涉及到企业生产组织管理方面,可采取培植龙头物流企业与生产组织管理再造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培育第三方工业物流企业。
(三)商贸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
商贸流通企业利用商贸流通渠道优势和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基础条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电子商务,优化商品的供应和销售,建立商流、物流、信息流相结合的现代物流模式,实现供应一体化管理的物流配送服务。
(四)农牧业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
整合农贸市场等现有资源,加快建设农牧业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完善农副产品配送功能,促进农牧业物流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
三、发展措施
(一)转变企业物流观念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市企业界正确认识现代物流,尤其是第三方物流在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有针对性地、有步骤地,以多种方式对我市重点企业的中高层干部进行培训,切实推动我市企业家思想观念的转变。
(二)开发物流市场
以实现潜在需求转化为目标,大力开发第三方物流市场。通过金融、信贷及税收等相关政策,鼓励生产企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经营和组织模式,有效剥离非经营性资产,整合经营性资产,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有效需求,促进鄂尔多斯市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发展。
(三)培育大型物流企业
制定土地、贷款、税收、工商登记、能源等相关扶持政策,鼓励现有交通运输企业通过改制、兼并、重组等方式,成立一批能够为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一体化物流管理和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四)组建物流行业协会
成立物流行业协会,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积极吸引物流企业入会,提升行业的自律水平,减少无序竞争,提高物流环节在产业链条中的竞争实力。
第六章 物流通道和信息总平台
一、物流通道
物流通道建设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依据鄂尔多斯市物流业发展布局,围绕重点工业园区、城镇和货物集散地,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构建公路、铁路、管道、航空等多式联运网络,提高物流运营能力。
(一)公路
加快建设109国道大饭铺至东胜段、棋盘井高速公路和沿黄河高速公路,尽快形成以210、109国道和沿黄河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旗区公路为支撑、矿区公路和乡村公路为辐射的公路运输网络。
(二)铁路
加快沿黄河铁路、呼准铁路、大准铁路复线建设,构建以“三横四纵”为主通道,枝状连接各厂矿、工业园区的铁路运输网络。
(三)管道
加快长庆——蒙西、长庆——乌海——临河天然气管道和鄂尔多斯——京唐港等化学品管道建设。
(四)航空
增加鄂尔多斯市至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线,增强对外联络的快捷性和灵活性,实现重要货物的快捷运输。
二、物流信息总平台
高度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的基本特征,只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才能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鄂尔多斯市物流信息总平台由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园区信息服务系统和物流企业信息服务系统三部分构成,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1.主要功能
提供物流服务供求信息(包括各园区的车辆使用情况、物流园区货物分类储存量、园区运输能力和货运市场需求情况等)、行业标准、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等信息的综合查询与发布服务。为政府对物流业的宏观管理与调控提供信息化服务,为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传递提供支持,对区域内物流资源数据进行静态管理与动态跟踪。
2.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构成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由中央处理器、大型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管理服务器、电子商务服务器及信息管理中心等构成,具体可分为工业物流信息平台、农业物流信息平台、商贸物流信息平台和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四个子平台。该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政府管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供需信息模块和基础信息平台数据共享模块。
3.建设和管理主体
根据该平台的作用和性质,由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和日常维护管理。
(二)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信息服务系统
1.主要功能
提供物流服务需求信息(包括车辆使用情况、物流园区货物分类储存量、园区运输能力等)的查询与发布以及网上交易、电子报税、报检、投保等多样化的物流信息服务。对物流交易信用与安全进行认证,支持物流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2.系统构成
园区信息服务系统依据园区的功能定位,主要由相关的工业物流信息中心、农业物流信息中心、商贸物流信息中心和第三方物流信息中心等若干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信息交换。该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园区管理模块、企业物流信息模块、第三方物流信息模块。
3.建设主体和管理主体
以物流园区为依托,由园区管理部门负责建设,由园区信息管理中心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具体见表6—1。
表6-1鄂尔多斯市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内容和主体
相关信息系统 |
所需信息 |
信息提供者 |
建设或管理主体 |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
有关煤炭、化工物流等基础信息,如主要煤矿日产量、库存量,各工业园区化工企业产销量等。这些信息由相关主管部门从各自行业信息管理系统中按要求检索,然后上传给信息中心 |
来自以下各行业信息管理系统 |
市经济信息中心 |
煤炭行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
煤炭日产量、库存量,内销和外运量以及销售渠道和方向等信息。 |
相关企业提供 |
市煤炭局 |
化工行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
煤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等企业在采购、生产、运输、仓储和销售环节的物流信息内容。 |
相关企业提供 |
市经委 |
建材行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
水泥、装饰材料、木材等各类建材产地、产量,原材料流入量和来源、产成品流出量等 |
相关企业提供 |
市商务局、市建设局 |
纺织行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
无毛绒、羊绒纱、羊绒围巾、毛线、羊绒衫等羊绒制品企业数量、规模,羊绒产区位置、年产量,羊绒库存量等 |
相关企业提供 |
市经委 |
汽车行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
汽车零部件采购、生产、运输、仓储,以及汽车销售等信息 |
相关企业提供 |
市经委 |
农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
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的产品种类、交易量、产品来源、销售方向等信息 |
相关企业提供 |
市农牧局 |
商贸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
日用消费品数量、来源,零售商品的产品、流入量及来源,流出量及去向等信息 |
相关企业提供 |
市商务局 |
(三)物流信息总平台建设
以总体规划、分步开发、逐步完善为基本思路,由政府分步骤、分层次、分部门组织实施。按照“谁经营谁投资、谁使用谁交费”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各方投资建设。其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由政府投资建设,物流园区和企业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则按照市场化要求,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由网络运营商或有关物流企业投资建设与经营。
第七章 物流业发展政策与措施
一、严格落实规划
本规划是在统筹考虑资源、产业、交通、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依据我市城镇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而编制的,是指导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壮大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主要依据。要高度重视和积极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按照全市物流规划来布局和建设物流节点,通过资源有效配置和集约利用,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积极推动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与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格局的形成。
二、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物流通道建设,运用市场机制,整合现有运输资源,强化公路、铁路、管道、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配套衔接与相互协作,增强运输系统的兼容性。突出发展公路设施,加快109国道大饭铺至东胜至棋盘井高速公路、沿黄河重载高速公路建设,尽快形成以210、109国道和沿黄河重载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旗区公路为支撑的公路运输网络。大力发展铁路,加快三新铁路、准朔铁路、大准铁路复线建设,构建以“三横四纵”为主通道,连接各物流园区的铁路运输网络,积极参与煤炭外运第三条大通道建设,拓宽产品外运通道。积极发展管道运输,加快建设鄂尔多斯市至京津唐地区的化工产品管道工程。逐步增加航线,实现鄂尔多斯市与全国重点城市的通航。逐步构建较为完善的公路、铁路、管道、航空相互衔接、优势互补的综合物流运输体系。加快物流信息总平台建设,促进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和物流网络互通互联,降低物流运作成本,全面提升我市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
三、加快构筑物流体系
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是发展物流产业、集聚物流企业的重要载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积极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按照与产业高度关联、与园区有机结合、与市场高效对接的原则,突出抓好七大物流园区建设,积极推动煤炭物流节点建设,加快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商贸等专业物流发展。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整合后规范,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科技支撑、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的要求,努力打造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物流节点,点线结合、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城市核心区“一核”高地辐射。210国道和包神、包西铁路与109国道和东乌、准东铁路“十字型两轴”强力支撑,沿河、沿边环状高效对接的物流体系,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快捷、准时、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服务。
四、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
物流企业是物流市场的主体,要把培育物流企业作为加快物流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加快培育和壮大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和发展物流市场,鼓励大中型工商企业将物流业务进行有效分离。打破所有制界限,引导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经济投资现代物流。积极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鼓励已经具备一定物流业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邮政企业整合资源,加快向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结合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参与我市物流园区建设和物流资源整合,引进国内外知名现代物流企业来我市设立分公司、区域配送中心。
五、构建城乡商贸物流网络
以中心城镇为依托,以连锁经营为纽带,按照“城区大商场、城中特色街、城郊大市场”的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东胜区、康巴什新区、阿勒腾席热镇总部级商贸物流中心,大力发展覆盖重点城镇的连锁经营和商品配送网络,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主体多元、业态多样,布局合理、运作有序的现代商贸物流发展格局。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发挥城市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大集团、大公司向农村牧区流通领域延伸,促进农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大力发展超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物流业,建设农家店、便民店和放心店,有效满足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六、加大物流业主题招商力度
引进外部物流企业入驻是加快发展鄂尔多斯物流业的有效途径。把引进物流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规划、论证、储备一批现代物流业大项目、好项目。紧盯并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塑造先进的物流服务业态,为工商企业提供集成化、专业化、个性化和全方位的服务。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参与我市物流园区建设和物流资源整合。积极引进货主物流企业,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的区域性配送中心和营销中心在我市定点,使我市成为大公司构建内部物流系统的重要节点。适当引进物流信息系统企业,借鉴国内外成熟的物流技术,实现物流信息商品化、信息处理电子化、信⒋菔凳被托畔⒋娲⒐娣痘?SPAN lang=EN-US>
七、切实加大资金投入
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投入部分启动资金对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设立鄂尔多斯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引导基金,在全市物流业发展中统一调剂使用,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对于建设物流节点、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的企业,根据项目建设情况,给予按注册资金一定比例的配套支持,或按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方式给予贴息补助。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对现代物流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培育重点物流企业。积极吸纳民间资本投入现代物流业,鼓励个体私营经济以参股、控股、收购、兼并、联合等多种形式参与物流资源的整合,推动多元化投资格局的形成。
八、加强物流业人才保障工作
有计划地与区内外高等院校合作,开设现代物流专业,并在我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物流专业,采取物流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与外出考察相结合等多种办法,力争在2010年前培养一批我市急需的熟悉现代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业务的专业人才。规范物流培训和认证工作,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规范化的岗位培训、专题讲座、继续教育特别是资质证书教育,组织人员赴区外、国外学习现代物流的先进管理经验,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人才支持。
九、加强领导,优化政策体系
一要提高现代物流意识。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高度重视,切实将现代物流业作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扎实推进现代物流业。
二要健全工作机制。物流业是一个跨地区、跨行业、多部门的复合型产业,要建立健全协调工作机制,成立由发改、商务、交通、煤炭、规划、国土、建设、粮食、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全市物流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建立全市现代物流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全市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尽快在各旗区建立健全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培育和发展物流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形成推动物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要完善政策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若干政策的规定》和《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选出一批重点物流项目、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在土地、税收、投融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注册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对物流用地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实行一定时期的预留制度,优先安排物流项目用地计划。土地出让金按照工业用地标准执行,各种规费比照工业园区用地政策执行。税务部门针对物流产业不同的业态提出合理的、有利于物流业持续和稳定发展的⒛考八奥省6晕锪髁煊蛱峁┤砑ⅰ⒐┯α垂芾怼⒌缱由涛竦确竦钠笠到懈咝录际跗笠等隙ǎ⑾硎芟喙赜呕菡摺6酝蹲使婺=洗蟮奈锪骰∩枋┙ㄉ柘钅浚赏ü蹲省⒉固确绞讲斡虢ㄉ琛3浞址⒒咏鹑诨乖诜龀窒执锪饕捣⒄怪械母芨说鹘谧饔茫档臀锪髌笠低度谧食杀尽Q芯恐贫ㄎ锪饕涤牍ひ涤玫纭⒂盟⒂闷⒂萌鹊牟⒐旆桨福市戆凑招幸堤氐憬档臀锪髌笠底⒉嶙时鞠薅睿市碜⒉嶙式鸱制诘轿唬趺獾羌亲⒉岱延谩=⑷型骋坏拿禾科敝ぶ贫龋纬擅禾客骋辉讼贫龋骋缓硕ㄉ芰屯庀苹贫禾课锪饔行蚍⒄埂?SPAN lang=E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