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今日鄂尔多斯天气:
       
达拉特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16-06-01 11:54:00
   

  

 

第一章  综合研判 坚定抢抓发展机遇信心 1

第一节  发展基础 1

第二节  面临形势 8

第二章  明确方向 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0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0

第二节  坚持原则 10

第三节  战略定位 11

第四节  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 12

第三章  转型升级 重塑特色多元产业优势 18

第一节  推动农牧业精细化发展 18

第二节  促进新型工业多元化发展 21

第三节  加快服务业集聚化发展 24

第四节  突出文化旅游业融合化发展 27

第四章  城乡一体 推进区域健康协调发展 31

第一节  构建发展有序的国土空间 31

第二节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34

第三节  推动乡村健康可持续发展 36

第五章  强化支撑 完备基础设施保障体系 38

第一节  完善纵横交汇的交通运输网络 38

第二节  加强水利和电力基础设施保障 39

第三节  提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41

第六章  共享发展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42

第一节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42

第二节  全面提升教育水平 44

第三节  突出抓好就业增收 46

第四节  加快文化强旗建设 47

第五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8

第六节  大力加强健康达拉特建设 50

第七章  绿色发展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52

第一节  强化生态保护和建设 52

第二节  加强环境治理与修复 53

第三节  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55

第八章  依法治旗 促进社会包容和谐发展 57

第一节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57

第二节  深化平安达拉特建设 59

第三节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60

第九章  改革开放 增强富民强旗活力动力 62

第一节  全面深化改革 62

第二节  坚持扩大开放 64

第三节  强化创新驱动 67

第十章  强化实施 保障规划全面顺利实现 69

第一节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 69

第二节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70

第三节  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71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根据旗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形成《达拉特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阐明未来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是全旗各族人民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综合研判 坚定抢抓发展机遇信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旗委、旗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富民强旗为首要任务,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市化、现代农牧业产业化,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高。“十二五”期间,我旗地区生产总值从338.7亿元增长到475亿元,年均增长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156.836.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10.4亿元增长到21.4亿元,年均增长15.5%;固定资产投资从160亿元增长到215亿元,年均增长6.1%,累计完成1067.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6亿元增长到58.2亿元,年均增长10%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第一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牧业基础性地位增强。2015年,粮食产量11.1亿斤,连续11年突破10亿斤,瓜果、蔬菜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设施农业(温室、大棚)7400亩;建成大中型养殖场和养殖园区281个,牧业年度牲畜存栏306.8万头(只),獭兔存栏400万只。第二产业逐步形成了煤电、化工、冶金、建材、新兴产业五大主导产业,兖州煤业甲醇、鑫旺氧化铝、中轩黄原胶等项目陆续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3户,工业集聚优势进一步凸显,增加值达到245.5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成为全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旅游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2015年旅游接待人数151.4万人次,旅游收入49.2亿元,较2010年分别增长37%136.5%现代物流业初具规模,煤炭、化工、建材、农畜产品物流蓬勃发展,物流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现代物流配送体系逐步完善。金融环境进一步改善,银行业法人机构达11家、营业网点72处,形成了覆盖全旗的金融服务体系。商贸服务产业加快发展,尚华国际港惠民农贸物流园区投入运营,四季青、东城区等农贸市场功能日益完善,农村牧区商贸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建设改造农村商品“配送中心”1家、“农家店”224家、“农资配送中心”1个,“农资店”60家,覆盖面不断扩大。

——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城镇和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021元、14529元,年均增长9.8%10.7%。保障性住房供给能力有效提升,五年建成保障性住房1211套、9.06万平方米,扶持1.2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居民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农牧民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310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至每人每月2442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分别提高至597元和610元,新农合参保率稳定在97%;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510元和414元,五保人员集中、分散供养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8000元和4750元。城乡居民就业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城市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建成区面积30.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至56.4%,城市绿化面积1015万平方米,评为自治区园林县城;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2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97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745万平方米,供水普及率99%,供气普及率77%建成3万吨/日污水处理厂一座,污水处理率达到86%,建成210/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一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4%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实施高效节水项目84.6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至92%,建成农产品储藏保鲜库7座、农产品物流园区4个;实施重大水利工程22个,完成黄河近期防洪工程和引黄供水工程,解决11.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城乡路网日渐完善,新增公路通车里程906公里,铁路234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31.6公里/百平方公里,行政村通达率100%,通畅率64%城乡电网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建成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6座、35千伏变电站3座,完成农网改造3849公里。“十个全覆盖”工程扎实推进,完成危房改造16900户、街巷硬化427公里,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室、便民超市等设施覆盖面不断扩大。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4所;师资队伍进一步充实,专任教师达到2934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初见成效,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提高至98.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6%。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继续完善,旗人民医院、中蒙医医院分别被评为国家三级综合医院和二级甲等中医院,全旗卫生机构达到305个,床位总数达到1777张。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人口政策,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现城乡全覆盖,“单独二孩”有序推进,“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试点工作成效显著。文化事业成绩斐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愈发完善,荣膺“全国文化先进旗”称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主法治建设、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信访、扶贫济困、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残疾人保障和民族宗教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国土绿化工作成果显著,完成造林绿化面积43.5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27.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8.6%,植被覆盖度达到78.8%,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成为全球治沙典范。着力加强林木采伐限额管理、野生动植物管理和濒危物种拯救工作,圆满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打造万亩沙柳种苗基地、万亩野生甘草基地和万亩苜蓿基地,推动林业产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切实推进环境保护工作,通过淘汰城区燃煤小锅炉,重点行业企业脱硫、脱硝设施建设和除尘设施升级改造等措施,超额完成减排目标,累计削减二氧化硫3.16万吨、氮氧化物4.68万吨、化学需氧量1526.62 吨、氨氮201吨。废弃物利用处理水平有效提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实现从中心城区医疗机构向各苏木镇中心卫生院延伸。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成效明显,通过实施树林召3万吨/日污水处理厂、毛莲圪卜污水圈综合整治、壕庆河流域综合整治、三垧梁工业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和东华水处理厂等工程,实现中水资源化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继续向良性方向发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得到切实加强,划定2个中心城区、4个苏木镇和2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改革开放创新深入推进。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项教育活动,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构建反“四风”、接地气的常态化机制,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01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旗本级财政预算和各级各部门“三公”经费支出实现公开;大力改进文风会风,政府会议、文件均减少20%;着力规范行政秩序,清理各类议事协调机构179个。集中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实行政府性债务预算管理制度,化解政府性债务8.5亿元。严格执行“三重一大”有关规定,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完成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98项,承接自治区下放权限61项,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区农村牧区金融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各项改革工作有序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成果显著,实施国家“863”计划项目5个,“973”重点项目1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自治区级产业研究院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家,新增自治区和市级科技示范园区、基地4个,获国家专利授权105项;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累计柔性引进专家型科技人才达285人,荣获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团队4个,市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团队18个,荣获市级以上“草原英才”等荣誉称号8人。

专栏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序号

指标

2010

规划目标

实现情况

2015

年均增长(%

2015

年均增长(%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338.7

806

19

475

7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10.6

20

16.5

14.1

5.9

3

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10.4

 

 

21.4

15.5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亿元)

669.7

1500

16.4

1067.9

6.1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34.6

100

22.3

58.2

10

6

城镇登记失业率(%

2.32

2.5

[0.18]

3.5

[1.18]

7

城镇化率(%

51.5%

65%

[15]

56.4%

[5.5]

8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1313

50000

18.6

34021

9.8

9

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736

20000

17.8

14529

10.7

10

三次产业结构

6.7662.0931.15

562.532.5

——

7.0556.8436.21

——

11

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

85%

96%

[10]

96

[11]

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99.94%

100%

[0.06]

97

[1.94]

13

高中阶段入学率

96%

99%

[3]

96%

[0]

14

农村公路通畅率

42%

100%

[58]

64%

[22]

15

农村安全用水普及率

83%

95%

[12]

88.55%

[5.55]

16

人口自然增长率

5.5

5

[0.5]

4

[1.5]

17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5.11

3.32

——

超额完成规划目标

18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二氧化硫

——

——

——

超额完成规划目标

19

化学需氧量

——

——

——

注: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规划绝对数按2015年价格计算,预计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内为五年累计数。

第二节  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旗稳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速度调适、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有利于我旗充分发挥水煤组合、劳动力丰富和土地优质等资源优势,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导投资方向和产业变革,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将高度融合,有利于我旗进一步改造提升煤电、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持久动力。三是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人们追求健康绿色安全的产品和陶冶身心的自然环境,有利于我旗发挥农牧业和文化旅游业的比较优势,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升核心竞争力。四是随着自治区呼包鄂协同发展、沿黄沿线开发等战略的深入实施,我旗将进一步凸显区位优势,聚集更多创新要素。五是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红利,我旗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区农村金融改革和扩权强县试点、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区,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同时也要认识到,我旗发展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经济运行虽然比较平稳,但潜在风险因素较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下跌,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新常态下新矛盾、新问题逐步显现,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任务艰巨繁重。二是城乡发展协调性不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三是全旗产业结构资源化、重型化、前端化特征突出,非资源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不足,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多元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四是我旗经济外向度较低,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不强,全方位扩大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任务艰巨繁重。五是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较多,生态环境脆弱,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压力巨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任重而道远。六是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领域仍然存在较多薄弱环节,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还需负重致远、砥砺前行。

“十三五”时期,机遇大于挑战,仍是我旗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积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不断开创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局面。

 

 

 

 

 

 

 

 

 

第二章  明确方向 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建成较高质量小康社会,建设和谐富裕美丽达拉特。

第二节  坚持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

——坚持科学发展。从欠发达的基本旗情和发展不足的主要矛盾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快转型发展,着力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坚持扩大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建立开放体制机制,搭建开放平台,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增强社会活力。

——坚持依法治旗。始终把法治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可靠保障,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建设法治达拉特,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实现“十三五”奋斗目标提供根本保证。

第三节  战略定位

立足区位、交通、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着力打造“三个示范区、四大基地、一个先导区”,建设呼包鄂城市群中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宜业宜游之城。

——打造三个示范区:发挥我旗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区、自治区扩权强县试点和农村牧区金融改革试点、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等改革政策聚合效应,打造全区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区;以自治区推动“呼包鄂“协同发展为积极,通过与包头基础设施互通、产业联动、生态共建、资源共享、人民互动,打造呼包鄂协同发展示范区;以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和支柱产业多元化为重点,全面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打造全市转型发展示范区。

——构建四大基地:打好沿黄河和绿色有机农牧业优势牌,构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打好煤、电、铝、化工、建材等资源富集和产业集聚优势牌及光伏、陶瓷等新能源、新技术、新原材料产业后发优势牌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基地;打好库布齐沙漠、黄河湿地和休闲农牧业优势牌,构建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打好交通枢纽、区位和产业集聚优势牌,构建区域现代物流集散基地。

——建设沙漠经济先导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结、推广库布其沙漠“生态、产业、民生”共赢的治理模式,依托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响沙湾旅游区,建设以治沙为基础,“沙漠+”旅游、生态、农业、光伏发电等为多极支撑的沙漠经济先导区。

第四节  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关键是要全过程、各方位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和竞争力。

——推进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人才强旗战略,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信息化创新等,加快形成创新驱动新格局,努力建设创新达拉特。

——推进协调发展。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强化城乡、区域融合,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切实处理好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努力建设协调达拉特。

——推进绿色发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重大关切,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建设绿色达拉特。

——推进开放发展。完善开放布局,主动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对接,积极推动呼包鄂协同发展,全方位融入国家、自治区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努力建设开放达拉特。

——推进共享发展。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基本思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让广大群众有更多更直接的获得感,努力建设和谐达拉特。

通过五年努力,圆满完成“十三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较高质量小康社会。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现代农牧业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新型工业转型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服务业总量和层次极大提升,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经济结构实现进一步优化,综合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2亿元,年均增长7.5%

——产业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资源型产业转化增值和质效提升发展步伐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迈向中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非煤产业和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新型产业增长格局基本形成,发展软环境进一步优化,投资洼地效应和人才集聚效应不断凸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全面显现。

——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新进展。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相适应的国土有序开发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城乡协调共进、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加快形成。中心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城镇化率达到60%。美丽乡村建设加速推进,生态、产业、民生统筹发展,农村社会更加和谐。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现代化多元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水利和电力系统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光纤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升。普惠性、均等化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高。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年均分别增长8%10%,达到49988元和23399。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持续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4亿,年均增长10.1%。国家级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沙漠治理面积累计达到200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累计达到3412.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29.6%,植被覆盖度达到82%,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好于Ⅱ级以上标准的天数超过310/年。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大幅提高,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5.74万公顷,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75%。能源开发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单位GDP能耗下降3.32%,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上级要求。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教育、就业、医疗、文化、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8年,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超过20%,城镇中低收入居民保障性安居得到进一步普及。每千名老年人机构养老床位达到60张,老龄人口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产品极大丰富,新兴文化产业和文艺人才队伍加速发展壮大文化强旗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新优势。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理顺,简政放权逐一落实,扩权强县作用有效发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推动资源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市场化程度稳步提高。对内对外开放领域和空间进一步扩大,协同发展战略取得初步成效,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实现重要突破,科技进步对社会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公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基层民主选举参选率达到86%。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信访案件办结率达到98%。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固。

专栏2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15

预计

2020

年均增长(%

属性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475

682

7.5

预期性

人均生产总值(万元)

14.1

19.2

6.4

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15

346

10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58.2

94

10.1

预期性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21.4

27.3

5

预期性

城镇化率(%

56.4

60

[3.6]

预期性

常住人口(万人)

33.5

35.5

[2]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4021

49988

8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4529

23399

10

预期性

城镇调查失业率(%

-

小于3.5

--

约束性

现有贫困人口脱贫率(%

-

100

-

约束性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3.8

-

预期性

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

-

大于20

-

约束性

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

88.55

95.35

[6.8]

约束性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6

99

[3]

约束性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6

100

[4]

约束性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6

100

[4]

约束性

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5.3

6

[0.7]

约束性

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

85

100

[15]

预期性

每千名老年人机构养老床位(张)

25

60

[35]

约束性

互联网普及率(%

75

100

[25]

预期性

自治区级以上知名品牌(个数)

20

40

[20]

预期性

国土开发强度(%

2.87

2.87

-

约束性

耕地保有量(公顷)

157378

157378

-

约束性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约束性

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

 

 

约束性

单位GDP能耗降低(%

3.32

[14]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28.6

29.6

[1]

约束性

沙漠治理面积(万亩)

170

[200]

[30]

约束性

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平方公里)

2862.8

[3412.8]

[550]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85

88.55

[3.55]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化学需氧量(吨)

1526.62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

约束性

二氧化硫(万吨)

3.16

-

约束性

氨氮(吨)

201

-

约束性

氮氧化物(万吨)

4.68

-

约束性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1

95

[4]

约束性

社会治理

社会组织个数

145

300

[155]

预期性

基层民主参选率(%

67

86

[19]

预期性

信访案件办结率(%

98

98

-

约束性

注:[ ]内为五年累计数。

 

 

 

 

第三章  转型升级 重塑特色多元产业优势

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从主要依靠工业经济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转变,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积极推动农牧业精细化发展,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第一节  推动农牧业精细化发展

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优化种养结构,畜牧业占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0%以上。实施畜禽良种工程,提高优质畜牧品种比重,扩大畜种养殖规模。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粮经饲比例调整为55:26:19。扩大高产、优质农作物面积,打造水稻、小杂粮等特色产业,全旗农作物总播面积保持在210万亩左右,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15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1亿斤以上。加强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改造提升粮食企业现代化功能,新建2处仓容分别为2亿斤以上的地方粮食储备和应急储备库。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壮大果蔬、食用菌等产业,提高绿色、优质、高附加值农产品比重,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重点打造“菜篮子基地”,瓜果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立草为业,以草兴畜”,饲草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突出抓好林沙产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新增基地林110万亩。积极发展薇藻、食用菌等高附加值农产品。

推动农牧业规模化经营。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13.9万公顷以上。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开展土壤肥力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监测,有计划分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开发高标准农田15.4万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水利化、机械化、标准化设施农业发展,形成昭君镇、白泥井镇、吉格斯太镇、展旦召苏木五大基地,建设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加大对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肉牛、肉羊、奶牛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比率分别达到60%80%100%。加快推进土地草牧场确权登记,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积极鼓励草牧场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比重达到30%,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显著提高。

打造现代农牧业全产业链。着力补齐短板,大力推进农畜产品工业化规模生产和精细化标准生产,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牧业生产体系。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安全、健康方向发展,培育一批集农产品种养、加工、贸易、物流配送和销售于一体的大型食品产业集团,发展一批“小而美”的农业产业集群,扶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形成生产服务合作组织、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种养殖大户和家庭农牧场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打造农牧业“六次产业”全产业链。进一步加大涉农企业扶持力度,形成规模大、实力强、产业化水平高的企业集群,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农牧业向休闲观光、创意生态等环节延伸,不断提升综合效益。

大力实施品牌增收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等进行三品一标认证,认定绿色食品(玉米)生产原料基地20万亩以上;注重良种推广,认证有机农产品(玉米、水稻、杂粮等)种植基地10万亩;认定农产品产地地理标志3个。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大力宣传自主农畜产品品牌,提高品牌影响力,利用电子商务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产品渠道竞争力,形成地方特色农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现代农牧业服务体系。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定完善主导产业的标准化技术规程,推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立农牧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创新机制,重点发展代耕代收、统防统治、储藏等服务。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大力推广涉农创新,运用“互联网+”,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推动融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完善补贴方式,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户。完善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提高补贴精准性、指向性。加大农牧业机械购置补贴力度,完善补贴办法,探索推进农牧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切实加强涉农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见到实效。

第二节  促进新型工业多元化发展

扩大煤电产业规模。抓住蒙西电网外送通道建设的有利时机,深入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促进煤电产业提质增效,建成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加强淘汰落后产能,鼓励煤炭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参股投资下游运输、物流、洗选加工等企业,继续巩固提高煤矿装备水平。加大煤炭洗选配力度,原煤洗选率达到100%,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率达到75%。大力发展洁净煤生产,推动坑口煤炭洗选加工项目建设,力争生产能力达到900万吨。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强低热值煤电产业发展,力争火电总装机达到680万千瓦时。深化煤炭、电力企业与用电企业之间战略合作,推进煤电用一体化发展。

专栏煤电产业重点项目

煤炭洗选项目  红庆梁600万吨煤炭开采及同等规模煤炭洗选和城梁600万吨煤炭开采及同等规模煤炭洗选项目。

洁净煤生产项目  中实能源600万吨和茂盛泉200万吨洁净煤项目。

煤炭发电项目  达拉特电厂2*100万千瓦发电机组、北方联合电力乌兰格尔煤电一体化和达拉特经济开发区2*35万千瓦自备电厂项目和敖包梁坑口电厂等。

提质升级化学工业。引导传统煤化工由煤基燃料向煤基材料转变,提高煤化工产品就地转化率和附加值,推进煤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工发展,建成自治区现代煤化工创新示范基地。积极发展煤基精细化工和新材料,甲醇产能达到300万吨/年,氯碱化工以亿利循环产业示范基地为中心,形成100万吨PVC80万吨烧碱、50万吨PVC深加工产品的能力。引导和扶持企业从化工原料供应商向化工材料供应商转变,重点发展乙烯基材料、含氯精细化学品及高端塑复合材料产品,精细化工率达到50%以上。生物化工以中轩生化黄原胶项目为龙头,强化产能升级改造,支持企业进一步扩大产能达到年产10万吨,并尽快开工果胶及结冷胶项目,扩大发展规模,增强后续发展力。

专栏化学工业重点项目

煤化工项目 兖州煤业二期90万吨煤制甲醇、340万吨精细化工项目,德利奥煤制清洁油、新能60万吨新材料、新奥20万吨稳定轻烃、天润新禾甲醇钠。

氯碱化工项目 东海新能源40万吨PVC36万吨烧碱项目,亿利化学50万吨PVC深加工、新澧80万吨硫化钠加工项目。

生物化工项目 中轩生化黄原胶、果胶及结冷胶项目。

大力发展冶金建材产业。运用电力多边交易等优惠政策,鼓励生产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相互参股、热电联产等方式,加快构建煤--铝一体化发展模式,形成以低成本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建成自治区级煤电铝一体化基地。扩大冶炼铝产能,形成240万吨氧化铝、120万吨电解铝的规模;壮大铝材深加工,重点发展高纯铝、电子铝箔等高附加值铝及铝合金新材料制品,深加工转化率达到40%。大力扶持建材产业发展,依托兴辉、丹丽、亿利、东海新能源等现有企业品牌优势,引进国内国际先进工艺技术,加快发展高档建筑陶瓷、卫生陶瓷、高品质水泥、低辐射镀膜玻璃、PVC管材型材等工业制品,积极打造地方品牌。

专栏铝产业重点项目

铝冶炼项目  鑫旺再生资源200万吨氧化铝项目。

深加工项目  新长江6万吨电子铝箔、20万吨轨道车型及高精铝管、棒、型材项目,立中200万只重载卡巴轮、60万吨铝硅镁合金项目,奇瑞20万吨铝铸锻材、中融光辉铝合金电力电缆项目。

建材项目  兴辉陶瓷、丹丽陶瓷等项目。 

推进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粮食、畜禽肉类、乳制品和特色产品等农畜产品加工业,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建成自治区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重点发展食用玉米粉、提纯色素、生物有机肥等产品,探索发展玉米淀粉、葡萄糖、玉米油、玉米蛋白饲料、变性淀粉等精细深加工产品,提高产业附加值。发展冷鲜肉精加工制品,引导鲜肉制品向预冷肉、小包装、细分割、传统风味熟肉制品方向发展;推动特色乳品发展,探索动物皮毛、器官的综合利用和药物提取,发展生物制品;提高蔬菜和食用菌后续加工比例,扶持响沙酒业利用上下游产品发展循环经济。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达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形成发展新动力。依托优势太阳能资源,鼓励光伏发电与生态、农业、旅游、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形成“光伏+”产业集群,提高发展综合效益。大力发展兴辉陶瓷等以风积沙、黄河泥和粉煤灰、炉膛渣等工业固体废料为原材料的新型陶瓷制造业,培育以蓝宝石窗口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引领产业向高端化、精密化方向转型发展。依托毅航云计算项目,重点发展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培训中心、软件服务外包、孵化基地、大数据端产品研发制造、电子商务等产业,构建以数据处理、服务、应用、智能终端为一体的产业链。深化与包头和东胜等地装备制造基地的产业分工,积极承接装备零部件配套产业。积极引进吸收先进的节能环保新技术、新模式,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和提高效益。

专栏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

新能源项目  风水梁60兆瓦光伏发电、国华30兆瓦光伏发电、能建恒达光伏发电、达电100兆瓦配套光伏发电、东投能源和易事特光伏发电项目,中节能风能发电等项目。

LNG(气化)项目  兴辉日处理160Nm3项目。

新材料  达瑞祥蓝宝石项目。

第三节  加快服务业集聚化发展

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业。完善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建成辐射呼包鄂榆的物流基地。优化制造业、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物流资源配置,构建中小微企业公共物流服务平台,提供快捷、高效的社会化物流服务。发展货运枢纽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着力构建综合物流、煤炭物流、化工物流、农畜产品冷链物流等专业物流平台,形成共同配送、统一配送、多式联运的物流经营模式。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鼓励物流企业功能整合和业务创新,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引导物流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为社会提供供应、回收、金融以及信息追溯等集成服务。积极发展定制化物流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物流需求。力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建设成为跨地区的交易、仓储、信息平台。

专栏重点物流园区建设项目

大型综合物流项目  耳字壕物流港。

煤炭物流项目 马场壕煤炭物流园、风水梁煤炭物流园区、大塔中心物流园区、三垧梁煤炭路港物流园区。

生产性物流项目  三晌梁工业园区化工物流配送中心。

农产品物流项目  风水梁现代农牧业商贸物流园区。

优化发展商贸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生产生活需要,不断提高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城乡商业网点布局进一步健全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逐步形成。加快中心城区商业结构调整和商业设施整合再造,精心打造黑胡子、维多利、蒙达陶瓷、东达财富广场等城市商圈和特色商业聚集区,加强汽车、建材、家居、农副产品批发等专业市场建设,提升市场聚集度,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完善农村牧区商贸流通体系,加大“便民连锁超市”和配送中心建设力度,实现全旗便民连锁超市苏木镇和村级全覆盖。推广物联网在全旗流通领域的应用,积极培育一批以本土产业为重点的商业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建立农村牧区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加强工业品下乡和农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努力做好农副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在农村牧区的推广,逐步实现旗、镇、村“三级双向”物流配送体系。

稳固发展金融服务业。深化金融领域改革,优化金融发展环境,提升金融服务保障功能,提高经济发展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金融组织体系,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设立旗内分支营业机构,发展壮大地方性银行,强化保险业对“三农三牧”的支持力度,稳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扎实做好全区农村牧区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推动金融服务进农村工程,加强“助农金融服务点”管理,探索完善支农惠农的贷款模式,创新抵押质押工具。建立和完善担保基金制度,保障工商企业融资渠道安全高效。积极帮助有实力的企业进行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保障企业有效链接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落实“助保贷”和“委托贷款”等扶持政策,引进自治区股权交易中心平台,加大与旗内外金融机构对接,有效满足融资需求。积极防范金融风险,打击金融违法犯罪,全力稳定地方金融秩序。严格按照“名单制”管理,加大重点帮扶企业、重点支持项目、风险预警企业帮扶力度。

加快壮大生活性服务业。鼓励服务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充分利用呼包鄂城市群中心位置和与包头协同发展的有利契机,加快培育健康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养老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鼓励社会资本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支持各类社会资本以独资、合作、公私合营等形式兴办各类敬老院、老年公寓、养老会所等,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壮大社区服务业,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物业服务、食品配送等,促进经营型社区产业化。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农牧业、工业和服务业深度合作,培育服务业新业态。引导大众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创新创业,扩宽青年就业渠道。加快发展信息咨询、法律咨询、广告会展、职业中介等商务服务业。

第四节  突出文化旅游业融合化发展

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深入发掘历史、宗教、边塞、民俗、草原、农耕和黄河文化的特色文化内涵,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旅游景区为载体,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有机融合。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加强《地方志》等官方史志的编修工作,整合提升历史民俗、宗教文化、生态地理等特色文化以及剪纸、道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达拉特文史》等文化科普作品和以地方历史文化背景为题材的文艺精品创作,提升我旗文化品味;严格落实管理职责,加大秦直道、秦长城、王爱召、城拐古城等历史遗址修复修缮力度,以古建遗存为依托,融合地方历史、戏曲、名人、古建筑、民俗风情等文化元素,实现从文化景观到文化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进一步丰富我旗文化内涵,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名片。培育文化旅游演艺市场。加快大剧院、演艺广场、文化产业园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文化企业和民间文艺队、示范文化户发展,鼓励创作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剧目向游人开放演出;积极引导各类演艺团体走向景区、走向旅游市场,以景区+旅游演艺、主题公园+旅游演艺等商业运作模式,提升旅游演艺的附加价值,满足游客文化娱乐需求。推进旅游与生态文化融合发展。把扶持发展旅游新业态,作为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新引擎,在推进中心城区文化功能区、文化产业园区、文化景区等文化产品开发建设中,充分吸收旅游要素,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使文化产品直接延伸为旅游产品;依托和利用“三农”资源,结合新农村建设、扶贫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农村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休闲旅游农业,促进农业产业调整提升为乡村旅游产业,进一步丰富文化旅游业态,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条。

努力开拓全域旅游局面。着力产业模式转型和产业业态创新,整合全旗旅游资源,以全新的理念实施大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推动达拉特旅游“全域化、网络化、精致化、休闲化”发展,力争打造以文化旅游驱动的“沙漠+生态建设、清洁能源、信息技术、休闲度假、现代服务业”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综合经济体。到“十三五”末,全旗接待游客人数达到300万人次以上,旅游业总收入超过100亿元。重塑旅游空间格局。深入挖掘黄河湿地和十大孔兑的旅游资源潜力,将孔兑生态景观建设成为链接黄河与沙漠的纽带,形成横跨东西的沙漠休闲度假和户外运动带、黄河风情和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带、额林滩-柴登草原风情旅游区、十条沿孔兑休闲观光度假旅游线路的“两带一区多线”发展的总体布局,构筑“3+5+N”的旅游景区结构。完善旅游要素支撑。围绕特色乡村文化旅游集镇建设,重点加强树林召、展旦召和白泥井三个旅游节点城镇建设,完善镇内游客集散服务设施建设,畅通道路交通网络,提高餐饮住宿接待能力,积极发展特色饮食、主题酒店、消费购物等业态,实现“食住行游购娱”六大基本要素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服务档次和水平全面提升;围绕“商养学闲情奇”旅游新六要素,大力开发休闲娱乐、户外运动、美食品鉴、汽车越野、养生度假、商务会展、拓展训练、摄影采风、探奇探险探秘等旅游新产品,满足不同群体个性化、多样化旅游需求。

着力打造优质旅游品牌。根据我旗文化旅游禀赋,重点打造响沙湾、恩格贝、昭君城、王爱召、万通水世界等有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品牌,使我旗文化旅游具有更鲜明的总体品位和整体形象。以此为拓展,全力打造一批代表品牌形象、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书法、摄影、舞蹈、曲艺、广播、影视、动漫等文化艺术精品,增强达拉特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实施文化旅游品牌“走出去”战略,做好文化旅游产品和线路包装,充分展示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增强宣传效果,不断扩大我旗文化旅游品牌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加快制定全旗旅游资源、自然景观独特区域保护政策,落实保护措施;培育壮大旅游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加强行业组织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专栏旅游业发展重点

新型综合经济体  以“库布其沙漠乌托邦”旅游项目为引领,整合全旗旅游资源,打造一轴·一环·三带·六组团的空间结构。一轴:循环经济全产业联动轴;一环:沙漠景观环;三带:梦想绿洲、铁马朔漠、不夜天都;六组团:创客梦工场、天幕伊甸园、大漠王城、极限戈壁、瀚漠银河、沙漠硅谷。将我旗建成全国沙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沙漠经济创新创业示范区、世界顶级沙漠度假区及自治区清洁能源与循环经济博览、研发、孵化与推广基地、呼包鄂金三角内的互联网+沙漠产业创新示范基地、能源型城市产业优化转型的新样板。

3+5+N”旅游景区结构  突出打造响沙湾、万通水世界、恩格贝生态示范区3个重点旅游区,力争再增加一个5A级旅游区,将重点旅游区打造成引领全旗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大力发展王爱召文化旅游区、邦成马文化产业园、昭君城、东海心渔村和风水梁园区等5个旅游区。将乡村游做为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培育一批休闲农庄、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等乡村旅游产品。

达拉特旗游客服务中心  打造一处集形象展示、交通客运、宣传咨询、信息发布、游客休憩、快递物流、景点售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游客集散服务中心,同时配套建设集研发、设计、加工、展示、销售、物流配送等为一体的大型旅游商品纪念品基地。

达拉特旗民俗文化风情街  打造1条集本土特色餐饮、各地知名小吃、文化娱乐、行为艺术、购物于一体的民俗文化风情街,逐步培育成远近闻名的大型餐饮购物及休闲娱乐服务区。

大型户外运动基地  打造综合大型户外运动基地,建设2-3个功能完善、设施齐备、安全便捷、特色突出的沙漠宿营地,吸引全国各省市的越野俱乐部及其他户外俱乐部进驻,形成俱乐部集群。开展户外运动培训、车辆寄存、保养、改装、维修等相关业务,建设成为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家园,实现自驾游、徒步游、沙漠竞赛活动等项目的深度开发。

 

第四章  城乡一体 推进区域健康协调发展

强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开发空间结构,坚持以人为核心、公平共享的原则,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稳步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把乡村打造成为绿色农产品、生态产品的供给区和乡愁的承载区。

第一节  构建发展有序的国土空间

国土空间布局。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按照资源环境禀赋和区位优势,以城镇、农业和生态三类空间优化国土布局,形成“二轴丁字扩展,三区三线管控”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以包东交通主干线为依托,推动产业高效集聚,形成产业发展轴;以沿黄一级公路、羊巴公路为依托,实施沿河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城镇集聚能力,带动周边农村地区发展,形成城镇发展轴。严格国土空间管控,形成城镇、生态、农业三类空间区域;在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基础上,科学划定空间管理红线,形成城镇空间扩展红线、生态红线和农业发展基本控制线三线空间管理体系。实施集约高效的国土开发模式,将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控制在2.87%以内,将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落实到空间布局上,最终形成“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即全旗一张发展蓝图。

城镇发展空间。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发挥城镇聚集产业和人口的功能,优化内部空间,促进产城融合。强化以一条东西向沿黄城镇空间发展轴、一条南北向城镇空间发展轴的“十字轴带”空间格局。严格控制树林召镇发展边界,中心城区控制在40平方公里以内,由粗放型向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发展,有序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提高城镇用地承载能力。不再增加工业园区规划面积,提高现有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强化“一区三园”管理模式,加快形成以三垧梁工业园区为主体,以中小微企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农畜产品加工园区为支撑的现代工业园区布局。引导各园区产业清晰定位、错位有序发展,引导新产业向园区集中,积极融入区域产业发展之中。加强与包头、东胜各类园区的优势互补与产业融合,提高园区整体实力,积极推动达拉特旗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专栏达拉特旗经济开发区

达电亿利工业园区  强化煤电一体化发展优势,重点扩大煤电装机(火电)、精细化工、乙烯基材料、含氯精细化学品及高端塑复合材料产品。同步发展静脉产业,配套发展物流业。

三垧梁园区  重点发展煤化工、冶金、建材、新材料、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同步发展静脉产业,配套发展物流业的大型综合工业园区。

风水梁园区  坚持以龙头企业为主导,重点发展獭兔、蔬菜、菌类等农畜产品深加工业,配套发展物流、环保、光伏发电等产业。

农业发展空间。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布局调整,以沿河轴线为主体,打造四条产业带、两个蔬菜主产区、两个梁外集中养殖区、五个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物流和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建成自治区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和输出基地。适应农牧业现代化发展要求,推进基本农田、一般农用地(包括牧业用地)、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空间分类管理,优先保护现有耕地,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降低;强化农畜产品供给,确保产业增效、从业增收;优化调整村庄布局,适度发展特色产业。

专栏10 农牧业生产布局

四条产业带 水产养殖带、粮油作物种植带、饲草种植带、奶牛和肉羊养殖带。

两个蔬菜主产区  树林召、展旦召片区和白泥井、吉格斯太片区。

两个梁外集中养殖区 东梁外风水梁獭兔养殖区、西梁外高头窑生猪养殖区。

五个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物流和休闲观光农业园区 万通农产品加工和休闲观光农业园区、风水梁农产品加工和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恩格贝农产品加工和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惠民农贸物流园区、五股地农产品物流园区。

生态(及生态治理)空间。通过生态重要性评估,识别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空间区域,划定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矿产资源利用上线,逐步形成黄河达拉特段严格保护、西部沙区综合治理、西南矿区点状开发、东南部综合治理为主的“一河三区”生态空间格局。实行依法管制、分类管制,严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引导人口逐步有序转移。西部沙区加强库布其沙漠造林种草、防风固沙等生态环境建设,将治沙与旅游、农业、生态、光伏发电等产业相融合,集中打造沙漠经济先导区。黄河达拉特段及沿河湿地地区、沿河防洪堤一线、两个蓄滞洪区和现有中小型水库要保障生态功能不降低。西南矿产资源开采区确保新开矿井的机械化水平,稳定现有生产规模,加快现有矿区环境整治力度和生态修复力度,稳步推进矿区移民搬迁,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东南部生态综合治理区积极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致力于生态林业、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专栏11 沙漠经济先导区

依托库布其沙漠综合开发利用的良好基础,点亮沙漠风景,激活沙漠文化,壮大沙漠经济,重点发展沙漠科技农业、沙漠文创产业、沙漠体育产业、沙漠能源产业、沙漠旅游产业等“沙漠+”产业,构建辐射带动周边,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开放型的沙漠全景产业链,建设沙漠经济先导区。

沙漠科技农业  加强防风治沙防护林建设,推广精准滴灌等先进沙漠农业技术,将沙漠治理与农林生产有机结合,重点发展苜蓿草、苁蓉、甘草等生态效果好经济价值高的作物。

沙漠文创产业  通过遗产活化、文化创新的方式,将本土历史与文化产业、主题景观相结合,建成全旗历史文化全景博览园,同步建设全球首家沙漠生态人文国家公园,突出文化的引领带动作用。

沙漠旅游产业  “库布其沙漠乌托邦”为主要载体,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响沙湾旅游区为龙头,其它产业为支撑,突出沙漠旅游的主导作用,将经济先导区建设成为全域沙漠旅游区。

沙漠体育产业  打造国内知名的沙漠运动聚集区,吸引全国各地的沙漠运动爱好者开展各类活动、赛事,将沙漠户外运动、沙漠汽车运动、沙漠极限运动发展成为一流沙漠体育运动。

沙漠能源产业  利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沙漠里100%的太阳能度假村,光伏发电与治沙、种植、养殖有机结合,探索出新的共赢模式。

沙漠工业产业  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利用风积沙发展中高端陶瓷。

第二节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建设层次分明的城镇体系。做好撤旗设市前期工作,建立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展旦召苏木、白泥井镇为重点,王爱召镇等其它5个镇为支撑的城镇体系。树林召镇以建设呼包鄂地区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宜业城市为目标,加快旧城区改造步伐,力争到“十三五”末基本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启动建设黄河湿地公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重点镇和一般镇根据不同资源优势、基础条件、产业特点,坚持因地制宜,优势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分工,建成层次分明的特色小城镇体系。 

专栏12 重点镇产业发展重点

展旦召苏木  农特产业、商贸批发、沙漠风情游等产业为主。

白泥井镇   煤炭物流、农副产品集散、现代农业等为主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加快城镇给排水、供热、供气、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学校、医院、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中心城区建设提质提速。到“十三五末”,完成树林召大街、锡尼街等路段综合走廊改造和城镇道路升级改造,新增市政道路136.8公里;实施“海绵城市”工程,新建及改造供水管网50公里、排水管网273.5公里;实施城市绿化工程,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89公顷,城市绿化率达到37%集中供水率达到100%,燃气普及率达到79%,污水处理率达到8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加快“数字达拉特”建设进程,新建控制中心1座,安装公用监控探头5000套,实现公共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安装交通信号灯30套。

专栏13 城镇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

集中供热  完成达电热电联产向中心城区集中供热主管网建设,新铺供热管网13公里,改造供热管网27公里,供热能力达到1000万平方米;实施三垧梁园区热气联供项目。

集中供水  哈什拉川九大渠至三垧梁工业园区配水厂供水工程建设项目。

污水处理  重点实施毛连圪卜污水废水深度处理工程、树林召镇20/日污泥处理厂,全旗苏木镇实现污水处理厂全覆盖。

垃圾处理  中心城区建设餐厨垃圾填埋场一座,实施村镇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0%以上。

城市公共建筑  完成达拉特旗博物馆、图书馆装修并投入使用,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1处、展览馆1处。

有序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牧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城镇间异地就业人员和城区城郊农牧业人口,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全旗总人口规模控制在35.5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人口达到21.3万人。

完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科学编制苏木镇和嘎查村规划。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加强法制化管理,严格规划工作程序,探索设立城市总规划师制度。加强城镇规划落实主体功能区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关要求,将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进行融合,加快启动多规合一工作。着力完善城乡管理体制,全面推行中心集镇社区化管理模式;积极构建现代城管体系,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依法规范城乡建设行为。积极开展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活动、公共关系等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工作,全面加强城市人文管理,不断厚植城市底蕴,彰显达拉特人文魅力。

第三节  推动乡村健康可持续发展

提升村庄规划布局水平。适应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和嘎查村变化的新形势,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实施“美丽乡村”工程。结合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科学引导农村牧区人口集聚,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在提升自然村落功能基础上,注重体现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留存乡村风貌,留住山水乡愁。 

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持续加强农村牧区综合环境整治。实施农村牧区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农村牧区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完善农村牧区公路网络,实现行政村通班车。加强乡村旅游服务网络、农村牧区邮政设施和宽带网络建设,改善农村消防安全条件。继续实施新农村牧区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培育面向农村的大型流通企业,加强农村牧区商品零售、餐饮及其他生活服务网点建设。加快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发展,优化农村牧区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牧区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继续加强农牧业转移劳动力技能培训,重点支持自然有机农业、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文明礼仪等领域教育培训。

推进乡村经济复兴。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牧民收入。以特色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发展庭院经济,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积极发展自然有机农业,建立有机农产品生产履历制度,通过创意营销,打造知名品牌和地理标志。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为农产品加工销售提供平台。深入挖掘乡村生态环境、文化习俗、传统菜肴、优质特产、农作方式等旅游资源,注重导入文化创意、生活美学等策划运营理念,构建融合一二三产业的现代农牧业全产业链。

 

第五章  强化支撑 完备基础设施保障体系

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完善交通、水利、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和集聚效应。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设智慧达拉特。

第一节  完善纵横交汇的交通运输网络

打造便捷高效公路体系。系统推进国道、高快速路、区域性主干道、综合客运枢纽和换乘站、新型公交系统等交通设施建设,实现区域高快速路系统无缝对接,主要交通中心进入高快速系统不超过30分钟,主要城镇到包头不超过30分钟,任何地点到树林召镇不超过90分钟。重点提高公路等级和畅通水平,新建改造公路总里程2135.2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200公里,等级以上公路占到80%以上。

提高铁路集疏能力。依托沿河铁路、包西铁路、包神铁路构筑的干线铁路网络,建成以国铁为主干基础,厂矿园区铁路专用线为支线,集运场站、客运站为重要节点,资源运输为主的区域铁路网络,提高货物周转效率。

专栏14 重点交通运输建设项目

国道  升级改造G512 阳巴线树林召至白泥井段公路30公里。

省道  升级改造达尔汗茂明安联合旗-阿门其日格公路乌兰至漫赖段(含黄河特大桥)和德胜西至萨拉齐公路(含黄河特大桥),合计152公里。

桥梁  新建达旗过境公路马兰滩至包头南绕城公路黄河特大桥、树林召-至滨河新区公路黄河特大桥和呼斯太河大桥等三座跨河大桥。

通村公路和街巷硬化  建设通村公路、街道硬化、入户道路总里程约2689公里。

县乡联网公路  升级改造县乡联网公路487公里。

铁路专用线  续建呼准鄂铁路、泊江海子煤矿专用线,新建高关支线大塔至达电段、包神铁路增二线、三垧梁工业园区、风水梁煤炭物流园区、大塔物流园区、马场壕煤炭物流园、召壕煤炭物流园、中实能源高头窑铁路和蓿亥图煤炭装车基地专用线。

铁路集运站  新建三响梁工业园区、马场壕煤炭物流园区、大塔物流园区、召壕物流园区、点石沟和吴四圪堵集运站。

第二节  加强水利和电力基础设施保障

加强黄河堤防和孔兑建设。提高黄河达拉特段一级支流(孔兑)堤防防洪标准,达到防御20年一遇洪水标准。推进壕庆河等7条支流续建和防洪设施改造,加强下游防洪堤防加固和河道衬砌建设。推进水利科技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水文、气象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大监测站点密度,提高水位、雨水墒情实时监测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落后的防汛指挥方式。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节水改造为中心,全面实施黄灌区、井灌区和孔兑灌区等各项水利设施建设。实施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及配套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2014-2016)、中西部地区节水增效项目(2015-2017)、灌区排水工程、土地整理整理、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和达拉特旗灌区信息化工程等项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计划对达拉特旗14个中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新建橡胶坝及渠道衬砌等内容,实施节水灌溉工程14.9万亩,其中喷灌4.4万亩、滴灌11.1万亩,建设排水泵站5座,开挖排水斗沟438.8km,在全旗建立大型灌区和具备条件的中型灌区建设信息化系统,监测流量等数据。

加强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和抗旱应急体系建设。新打机电井49眼,铺设管道1400公里,建设集中供水工程85处,分散供水工程1188处,涉及全旗8个苏木镇9.02万人。

提高抗旱减灾能力。为进一步提高抗旱应急能力,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在梁外地区打机电井8眼,大口井245眼,新建截伏流12处,解决3600人的饮水问题及11000亩土地的灌溉问题。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科学布局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提升预警信息发布能力

专栏15重点水利设施建设项目

黄河堤防和孔兑建设 罕台川治理续建工程、哈什拉川治理工程、卜尔色太沟治理工程、母花沟治理工程、东柳沟治理工程、西柳沟治理续建工程、壕庆河治理工程。

农田水利设施 实施节水灌溉工程14.9万亩,其中喷灌4.4万亩、滴灌11.1万亩,建设排水泵站5座,开挖排水斗沟438.8km

农村牧区饮水安全 新打机电井49眼,铺设管道1400公里,建设集中供水工程85处,分散供水工程1188处,涉及全旗8个苏木镇9.02万人。

提高城乡电网支撑保障能力。积极推进超直流高压外送通道建设,有效开拓电力外部市场。继续开展城乡电网升级改造,新建供电线路5673公里,促进输、变、配三级电网协调发展,提高供电保障能力。新建110KV变电站5座、35千伏变电站9座,提高区域供电电压等级。升级改造高压输配电线路,提高主变电站的可靠性;优化农村电网结构,70%以上的35千伏变电站实现双电源供电。重点解决偏远地区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增强10kV供电线路的覆盖率,城镇10kV供电形成手拉手智能网。加强城乡电网对新能源的接收和消纳能力,解决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伏电站上网接入问题。

第三节 提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围绕“四化同步”发展要求,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逐步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网络安全长效化。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实现政府部门之间业务协同、信息共享,逐步实现“网上审批”、“并联审批”。统筹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大力推进教育、医疗、社保、旅游等公共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积极构建旗级公共服务信息平台。鼓励各种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增值性、公益性开发和创新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实惠的优质服务。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宽带速率和家庭用户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100%,城市和农村牧区宽带用户平均接入带宽分别达到50 Mbps8 Mbps;推进光纤宽带网络,提高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覆盖面,有效降低网络资费;推进光纤到户进程,新建区域直接部署光纤宽带网络,已建区域逐步进行光纤化改造;实施“宽带乡村”工程,乡镇苏木级学校、图书馆、医院等公益机构宽带接入基本实现全覆盖。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加快宽带网络从苏木镇向行政村嘎查延伸,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100%

第六章  共享发展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就业、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强旗建设,全面推动脱贫攻坚,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节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制定完善扶贫规划。编制好扶贫专项规划,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贫困成因摸底调查,将“十个全覆盖”工程与城镇低保体系建设有效衔接,制定精准扶贫对策,集中力量扶持特殊困难地区发展,重点扶持因学、因病、因灾致贫人群脱贫致富,确保城乡绝对贫困人口12824人到2017年稳定脱贫。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因人因地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提高扶贫实效。实施“五个一批”的脱贫攻坚行动计划,通过产业扶持,实现8602240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实现8382934人脱贫;通过社会救助,实现756人脱贫;通过生态保护,实现50120人脱贫;通过金融扶贫贷款计划和贫困嘎查村互助资金项目,实现6433人脱贫。通过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341人脱贫。

大力拓宽资金来源。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财政扶贫发展、以工代赈、生态脆弱地区移民扶贫等专项资金,争取自治区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上给予更多资金和项目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以苏木镇为平台,用好节水增粮、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 “一事一议”奖补、农网改造、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合理推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创新扶贫体制机制。落实各级领导责任,坚持分类指导,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实行资金分配与资金使用成效挂钩制度,完善扶贫项目信息披露和公告公示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有效性。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专栏16 专项扶贫重点工程

“三到村三到户”扶贫工程  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以贫困嘎查村为单元,统筹协调各类涉农涉牧资金项目,围绕“六项任务”和“三个重点”,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精准扶持,使贫困嘎查村、贫困群众与全区同步全面达小康。

金融扶贫工程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密切协作,引导和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通过采取财政资金担保、贴息、风险补偿等形式,引导金融机构放大扶贫资金的投放规模,调动金融资金参与扶贫开发。扶持壮大农牧业主导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①金融扶贫富民工程;②农信小额信贷;③贫困互助资金;④支农再贷款。

扶贫移民搬迁工程  对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或已不具备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加快实行移民搬迁。移民项目在旗域范围内实施,做到有产业支撑、有就业岗位、有稳定增收渠道,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教育扶贫工程  以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和脱贫致富能力为重点,为贫困地区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持。①制定并落实贫困学生入学资助政策;②实施“雨露计划”职业技能培训;③实施教育培训扶贫工程。

旅游扶贫工程  立足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族风情旅游、生态休闲旅游、乡村体验旅游,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地域和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电商扶贫工程  积极组建行政村电子商务扶贫服务社,帮助农牧民以优惠的价格买到优质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充分整合调动各方力量,构建面向电子商务的产业链,将贫困地区的绿色农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特色旅游等,通过现代营销手段进行市场开拓和品牌培育,推动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实现增收减贫目标。

生态扶贫工程  加大生态扶贫力度,及时足额发放各项惠民补贴,增加贫困地区居民收入,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同时,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就地转为护林员,提高其脱贫致富能力。

专栏17 行业扶贫重点工程

保障救助扶贫工程  与农村牧区低保政策有效衔接,对农村牧区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扶养人的特困人员,在自愿的前提下实行集中供养。将贫困地区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人人有社保,并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标准差距。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的新农合报销标准,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费用支出。资助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和特困供养人员等重点救助对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探索财政支持贫困户购买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办法,推行“家庭病床”就医,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加强贫困户、残疾人重大疾病医疗救助。

第二节  全面提升教育水平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义务教育办学品位。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到“十三五”末,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义务教育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稳定在99%以上。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不断缩小校际、区域办学水平差距,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和阳光分班政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力争2017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验收。深入实施民族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工程和民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建成从学前教育阶段到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完善的民族教育体系。有效配置特殊教育资源和康复资源,切实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完善资助方式,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加大教育改革力度。落实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发展远程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畅通先进教育资源共享通道。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第三节  突出抓好就业增收

切实抓好就业创业。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积极鼓励和扶持全民创业,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发展创业投资,优化创业融资环境,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实现创业便利化。建设创业创新平台,全面推进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实训基地和创业项目库建设,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健全面向所有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突出对农牧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政策倾斜力度,实施就业服务专项计划,形成公益性岗位托底就业的良性机制。

努力增加居民收入。鼓励农牧民优化种养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和设施农牧业,提高农牧民经营性收入。深入落实退耕还林还草和粮食补贴等政策,增加农牧民转移性收入。加大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力度,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拓宽农牧民理财渠道,完善征地补偿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提高农牧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支农政策,支持农牧民工返乡创业。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建立健全企业职工福利待遇与社会平均工资动态调整制度,稳定和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收入。落实公务员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力争到“十三五”末,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988元,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3399元。

第四节  加快文化强旗建设

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旗各族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不断增强社会法制和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大力提高居民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城市文明建设工作长效机制,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促进文化广播事业健康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重点实施博物馆、图书馆、达拉特大剧院、文化宫、嘎查村文化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建设,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动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实现公共文体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创意设计、新兴媒体等新兴产业,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互联网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新型文化产业集群。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加强文化人才培养,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励社会力量兴办和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总量。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体系。利用瓦窑古人类遗址、银肯塔拉祭祀圣地、王爱召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达拉特文化品牌。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以“十个一文化工程”为龙头,重点打造“三部剧一首歌”。争取到“十三五”末,进入自治区文化建设先进旗行列。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引导与依法管理相结合,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和舆情生态治理,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专栏18 重点文艺创作作品

◆ 三部剧

《大漠长歌》反映达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大漠樱花》反映恩格贝沙漠变绿洲神话。

《敖包相会》反映蒙古族祭祀、婚礼文化。

◆ 一首歌

创作一首宣传展示达拉特形象、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歌曲。

第五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贯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城乡社保并轨,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和服务能力。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坚持应保尽保、公平公正,健全城乡低保制度,完善和落实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低保水平。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覆盖,逐年提高保障标准,社会保障水平进入全国先进旗县行列。到“十三五”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6%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

健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加强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供养人员、孤残人员、重点优抚对象等救助工作,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面实施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稳步扩大救助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推进社会资本投入养老业,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医养一体的老年养护院、敬老院、福利院等福利慈善事业。到“十三五”末,全旗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60%,城镇养老院目标人群100%全覆盖,嘎查村养老院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50%

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创新投融资方式,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完成棚户区改造2万户,建设保障性住房3000户,实施住房节能改造75.8万平方米。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集迁、租、售、改为一体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稳步实现保障对象、保障区域全覆盖。探索推行棚改货币化安置和保障,切实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逐步完善保障性住房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第六节  大力加强健康达拉特建设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继续巩固以旗医院为龙头,以基层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为骨干,以嘎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城乡医技人员交流制度,鼓励城镇医疗卫生资源向农牧区延伸,推动全科医生制度建设。进一步夯实城乡医疗服务网络基础,全面提高中蒙医药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旗人民医院和旗中蒙医院二期工程建设。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全旗、苏木镇和嘎查村三级120医疗急救指挥系统,提升卫生应急管理水平。大力改善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疾控中心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及装备条件。严格执行自治区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招标采购有关规定,完善执业药师制度,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统筹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到“十三五”末,每万人口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3张,每千人口执业医师达到3.6人。

增强全民身体素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完善公共体育服务设施,逐步建立起具有本地特色、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田径、足球、乒乓球、体操等优势项目,推动竞技体育加快发展。鼓励发展健身跑、健身徒步走、自行车、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钓鱼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休闲项目,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休闲运动项目,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实行工间操、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日常健身活动,倡导每天健身一小时,全面提高居民身体素质。推动社会资本兴办体育产业,建设成以竞技体育经营、体育咨询培训、体育彩票、体育休闲等本体产业为主的体育产业结构。到“十三五”末,中心城区力争形成“一场三馆一中心”配套完善的全民健身场所布局,各苏木镇要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全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

专栏19 重点体育设施建设项目

◆ 一场  即一处标准的体育场。

◆ 三馆  即一所标准的游泳馆、一所标准的体育馆和一处标准的乒羽馆。

◆ 一中心  即一座室内综合健身馆和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全面二孩”政策。完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网络,构建旗、苏木镇(街)、村(居)三级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网络,确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工程,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大力实施“新家庭计划”,提高家庭健康水平和家庭发展能力。强化计生帮扶、救助制度,建立贫困计生家庭救助和重大疾病帮扶机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发展,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重点建设12349便民养老服务中心平台、医养结合的老年公寓等基础设施。到“十三五”期末,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每千名老年人机构养老床位达到60张。

 

第七章  绿色发展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建立源头严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达拉特,实现达拉特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强化生态保护和建设

加强林草区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林业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进一步完善库布其沙漠锁边林和重点区域沙漠治理,巩固提高梁外地区造林成果,完成林业工程建设60万亩,基本建成城乡宜居的森林生态环境体系。严格执行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移民等重点治理工程,健全灾害防控和林草生态监测等科技服务体系,适度发展特色沙产业。“十三五”期间,减少草原“三化”面积30万亩,沙地林草植被逐步恢复,草原退化沙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并向良性循环发展。

加强沿河湿地综合治理。加强黄河达拉特段及十大孔兑河岸两侧防护林带及生态景观建设,监管沿河工矿企业的污水达标排放,推进十大孔兑综合治理和水沙置换等重点治理工程,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3412.8平方公里。开展退耕还湿工作,完善湿地生态监测体系和保护管理体系,严格保护城镇周边地区的景观生态保护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在东、西捉鳖湾和龙头拐区域内分别建设3个自然生态保护区。

第二节  加强环境治理与修复

加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从注重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消减向全社会减排转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全年的80%以上。划定水资源消耗上线,年采地表水量不得超过1.9亿立方米,年采地下水不超过2.1亿立方米。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建设,强化展旦召和西柳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开展农村牧区饮用水源和水源涵养地保护。建立健全饮用水源地监测、安全应急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开展黄河达拉特段流域水环境治理,严格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工业用水回用率。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和农膜等面源污染,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将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有机肥资源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实现农药、化肥用量零增长,耕地酸化、盐渍化、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生追究制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加强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加快落实新改扩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严格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准入条件,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实行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加强对采矿废弃地的复垦利用,加大以采空区、沉陷区、露天剥离坑等为重点的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力度。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控制和消除重大地质灾害、环境安全隐患。到“十三五”末,全面建成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无主尾矿库全部完成综合治理,新建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标准。

加强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坚持 “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原则,对建筑垃圾、电子废物、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污泥等实行分类管理。优先推进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建立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重点推进树林召镇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统筹推进苏木镇及村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推进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开展工业生产过程协同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泥试点。继续推进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炉渣、冶炼废渣等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到“十三五”末,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率达到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

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考核,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大问责力度。加强PM2.5、温室气体、地下水、土壤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抓好重金属、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范,最大限度保障环境安全。强化环境执法监督,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强社会生活、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和工业企业等领域噪声源监管。加强核辐射监督力度,提高处理辐射应急事故能力。

第三节  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构建绿色循环经济体系。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产出率,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构建绿色循环型产业体系。逐步对工业园区、重点企业进行循环化改造,重点构建煤基循环经济产业链,积极培育煤电用循环经济特色产业群,形成煤化工、氯碱化工、冶金、光伏制造、建筑陶瓷和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循环发展格局。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以及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产业,推进三次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实施产业转型攻坚行动计划,推动地区经济由资源主导型向创新主导型转变。

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落实能源、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发挥节能与减排的协同促进作用,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调整能源消耗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实施重点产业能效提升计划,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探索建立节能量交易体系,全面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能效领跑者等市场节能机制。强化重点用能单位监管,全面推动煤炭、电力、化工、建材产业和建筑、交通、商贸、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促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推进三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控制用水总量,推动工业水、再生水循环利用,提高用水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加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控、市场调节、标准控制和考核监管,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用地再利用,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模式。

 

 

 

 

 

 

 

 

第八章  依法治旗 促进社会包容和谐发展

全面推进依法治旗,加快建设法治达拉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增强社会自我调节功能。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第一节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健全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推进社会管理重心向基层组织转移,推动公共资源向城乡社区延伸。健全社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社区居民依法民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社会治理、社会调节与居民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完善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加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流动人口聚居地等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积极拓展社会公众参与公共事务渠道,增加公共事务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健康、购物、家政、托幼、养老、助残等市场化、便民化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服务需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促进邻里信任与和睦,把社区建设成为便利、舒适、健康、和谐的美好家园。

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完善社会组织扶持政策,推动政府部分社会服务管理职责向社会组织转移,向社会组织开放更多的公共资源和领域,采用委托管理、项目管理、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依法自主参与社会服务与管理,逐步构建政府、非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相互合作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加强对社会组织发展的指导和服务,引导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自律性。到“十三五”末,各类社会组织达到300个。

完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构建信访、调解、综治“三位一体”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居务和村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推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网上信访工作制度化,“十三五”期间,信访案件办结率维持在98%。全面推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公共决策的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善化解各类群体性事件。依靠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团组织作用,保障维护相应群体合法权益。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积极支持驻旗部队建设,密切军政军民团结。加强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开展中小学生国防教育,争创自治区双拥模范旗。完善军队转业干部和退役士兵安置政策。

第二节  深化平安达拉特建设

实施“质量强旗”战略。深入实施“质量强旗”战略,不断加大名牌产品和知名品牌的培育力度,培育拥有国内外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提高全旗的产品质量竞争力和质量总体水平。进一步夯实质量基础,强化标准、计量、认证、检验检测“四大基础作用”,全面推进现代工业、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加大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地区和重点市场的质量执法,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增强企业质量主体意识,加大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强化质量分析报告制度,及时处置重大质量安全隐患。

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旗级建立统一的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各苏木镇建立食品药品快速检测机构,保证检验机构房屋建设、设施设备、人员配备、检验经费等适应检验工作需要。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工作制度,加强“互联网+”安监平台建设,强化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以煤矿、化工等高危行业为重点,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有效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抓好应急体系建设,健全以防灾减灾、安全生产、防洪抗震、地质灾害、疫病防治、应急救援等为重点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指挥与联合行动机制,完善应急保障体系,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能力。

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立体化、动态化、全覆盖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建立重大突发性事件防控组织领导、信息预警、应急指挥、现场处置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坚决防范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加强苏木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基层“两所一庭一室”标准化建设,形成打防管控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着力构建平安达拉特。

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舆论宣传声势,弘扬诚信文化,鞭挞失信行为,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计划,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组织展开诚信理念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努力提高全民诚信理念的知晓度和参与率。建立健全激励诚信、惩戒失信长效机制,经常梳理经济社会发展中诚信热点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失信败德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坚持行政监管、行业管理、社会监督相结合,构建多层面、全过程、广覆盖的监督体系,对各类社会信用主体实施有效监管,从源头上遏制失信行为。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建立覆盖全旗的征信系统。

第三节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加快推进法治达拉特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法律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努力满足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权力运行的流程、方式、时限和责任,建设法治政府。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大力推进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强化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培育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

 

 

 

 

 

第九章  改革开放 增强富民强旗活力动力

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活力。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转型、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建设开放达拉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全面发展,建设创新达拉特。

第一节  全面深化改革

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建立健全扶持中小微企业的体制机制,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深入推进小微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扶持计划。大力扶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能源、运输、公共事业等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和污水处理等特许经营领域,参与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与国有资本享有同等待遇。

加快经济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和竞争力。推进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务,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化解产能过剩;切实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有效供给,提升产业质量和效率,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加强需求引领,切实贯彻落实鼓励消费的信贷、财税政策,着力扩大居民消费,推进商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充分发挥投资对增长的拉到作用,准确把握投资政策导向,积极挖掘新的投资领域和投资需求,着力稳定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更加注重发挥改革开放、创新创业、生态民生“新三驾马车”的作用,不断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农房确权,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完善土地、草牧场征用补偿机制,适度提高补偿标准;健全被征地农牧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体系,妥善安置被征地农牧民。引导和鼓励农牧民以土地、草场使用权通过入股、转让、出租或合伙经营等方式参与收益分配,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积极稳妥推进土地、草牧场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集中。

深化要素市场及价格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立健全旗、苏木镇土地和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机构,规范土地市场,完善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深入推进电力多边交易试点范围,通过电价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推进水权置换改革,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实施工业用水分类价格改革,适当提高工业用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具备主干管网直接供气的大工业企业,实行直接供气价格。加快发展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技术、劳动力等其他要素市场。规范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完善商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继续改进行政管理方式,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完善公务员管理配套制度和措施,健全公务员激励、约束、进入、退出机制。

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扩权强县试点和“自治区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等工作,紧抓一批推进转型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性改革,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亮点,为转型发展增添新动力。先行先试,深入落实自治区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权限下放的政策,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运行、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积极争取财政区直管县的试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完善部门预算体系,推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第二节  坚持扩大开放

深化区域合作。主动融入呼包鄂、对接京津冀,加强与包头、北京市西城区的合作,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主体的区域合作模式。加强政府在规划导向、政策支持、搭建平台、公共服务和营造环境等方面的合作,为各类要素在区域内无障碍流动创造条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区域间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各种要素优化配置,实现区域联动发展。

强化沿黄沿线产业地位。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实、资源禀赋优、城市设施全、交通区位好等优势,在“呼包鄂”协同发展、沿黄经济带等区域战略的指引下,立足电力、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物流、旅游等现有产业,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带动整体产业规模壮大和能级提升,打造沿黄地区最为强劲、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

打造呼包鄂协同示范区。按照自治区协同发展规划,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构建融入呼包鄂三市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做好铁路、公路客运站和道路的衔接。强化与呼包鄂城市科技人才和成果转化的对接,融入到地区产学研分工合作,吸引更多的创业创新要素集聚。强化旗域空间南北向与包头、东胜地区的联系,提升东西向沿黄区域联动。加快与包头市跨河共建,强化交通对接、产业联动、生态共保、旅游共建,借助包头人才资源、产业经济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我旗城市发展和空间调整。

专栏20与包头协同发展重点任务

产业协同发展  农业方面,打造服务于包头城区的“菜篮子”基地。工业方面,通过与包头优势互补,打造自治区乃至全国的“煤电铝一体化”发展示范基地、自治区西部建材集散中心以及“呼包鄂”园区共建示范区。服务业方面,依托丰富的土地和旅游资源,打造包头市养老、教育、休闲旅游度假等产业集聚地,成为服务于包头市区第三产业的后花园。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从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出发,整体构筑多层次一体化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建立和完善联通三地的包括航空运输、轨道交通、城际快速公交在内的公共客运服务系统。加强跨河交通通道规划,新增8条过河通道,打破黄河对交通的阻隔,建设包达大外环。预留与包头轨交对接廊道,并为包头机场改建预留场地。打造快速畅通的区域公路通道,加快推进包头-树林召-万通水世界城市公交线路开通。

空间布局对接  规划与包头形成“一心一环、两带三轴”同城发展、跨河而建的总体布局结构,努力把黄河打造成为景观河。其中:“一心”指包达大绿心(沿黄湿地),“一环”指包达大外环,“两带”指城镇产业传统发展的包头沿黄发展带、达拉特旗沿黄发展带,三轴指城镇和产业区聚集发展的包达中线重点发展轴、包达东线重点提升轴、包达西线重点提升轴。

生态互保共建  划定核心区生态保护基本控制线,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减少环境压力。阳巴公路以北严格控制村镇建设,以生态湿地、北海公园、现代观光农业和生态保护为重点,着力发展渔村体验、运动休闲、遗址遗迹观光等,构筑包达大绿心。罕台川、壕庆河、哈什拉川、西柳沟等沿河地区及高压走廊、高速公路和铁路线沿线等地区进行严格的生态控制,建设大型生态公园。

人力资源互动  以集聚各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探索建立户口不迁、关系不转、身份不变、双向选择、能进能出的柔性人才流动机制。与包头、呼市共建统一的人才信息库和项目库,建立畅通快捷的人才信息网络平台,联合发布人才供给和需求信息。以孵化、辅导等方式,做好人才创业服务,降低创业人才在本地区的生活成本。包头、呼市不断提高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能力,积极吸引包头、呼市高校在我旗建立人才培训基地。

积极投入“一带一路”建设。以库布齐沙漠治理为切入点,创新沙漠治理的新模式、新技术,探索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机制、新方法。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荒漠化防治科技战略合作,输出沙漠治理的新模式、新技术,强化防沙综合利用国际合作,推进政府间、民间多种形式的科技交流合作,共同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实现沿线荒漠化防治“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加大招商引资和国内外资金利用力度。加大产业链延伸项目引进力度,抓住新一轮产业调整和生产要素重组的机遇,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我旗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加大人才和技术引进力度,加强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通过引进智力、人才和技术,促进科技创新,打造区域人才技术高地。加大工业园区供水、供电、道路、排污、通讯等硬件设施建设,改善招商引资软环境。继续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有效利用国内外资金,提高利用国内外资金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节  强化创新驱动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推进企业技术研发体系建设,依托重大项目,引导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支持企业在煤炭清洁转化、新型化工、农畜产品加工、新兴产业等领域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及机构合作,联合攻关关键技术,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加快推进国内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所在我旗设立科研基地。制定实施鼓励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改善中小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企业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营造良好的品牌经营制度环境。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鄂尔多斯第三次创业为契机,制定完善全民创新创业政策,健全创业支持和服务体系,引导全民创新创业。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推进创业园区、实训基地和创业项目库建设,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模式,打造全旗创新创业升级版。强化创业引导,设立创新创业基金,鼓励自主创业。健全创业风险分担机制,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业。

实施人才强旗战略。着重打造本土化、社会化人才发展平台,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制定扶持创新创业人才的科研和项目启动资金政策。通过与呼包鄂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职工培训和学历继续教育模式,鼓励企业在呼包鄂大中专院校、可研院所设立设立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提升财政投入支持,发挥科研经费、贷款贴息、抵押融资、税收优惠、住房补贴等方面政策措施的杠杆作用,强化企业(市场)投入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促进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模式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产业升级、服务民生、行政审批等领域全面融合,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重点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积极推进面向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应用、面向高污染行业的绿色生产信息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信息技术应用。支持互联网企业与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合作,构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云计算服务在智慧城市、电子政务、工业制造、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商业化运营,推进基于互联网的智慧社区、智慧健康、智慧安监、智慧养老、智慧环保、智慧交通、智慧法治、智慧家居等的建设。

 

 

第十章  强化实施 保障规划全面顺利实现

实现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必须进一步改革创新,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形成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和制度保障。

第一节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

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完善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评价办法,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完善信息发布制度。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治力度,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持续开展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实施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制度,深化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能力。严格发展党员的标准、程序,健全完善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重视培养使用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遵守“六大纪律”,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继续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第二节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健全规划体系。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为统领,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保规划、城市规划等专项规划为支撑,积极探索形成“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完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编制程序,健全责任明确、分类实施、有效监督的保障机制。

加强规划衔接。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一批专项规划和园区发展规划,细化落实本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形成落实本规划的重要支撑。加强年度计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对主要指标应当设置年度目标,充分体现本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年度计划报告要分析本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特别是主要指标的完成情况。

第三节  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明确规划实施责任。本规划提出的预期性指标和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任务,主要依靠市场调节资源配置。旗政府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法治环境,打破市场分割和行业垄断,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与政府战略意图相一致。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是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承诺,主要约束性指标要进一步分解落实,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要明确工作责任和进度,主要通过政府运用公共资源全力完成。

实行综合评价考核。加快制定并完善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和具体考核办法,弱化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评价考核,强化对结构优化、民生改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规范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制度。规划经旗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加强宣传,凝聚全社会共识,共同推动规划实施。规划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规划指标完成情况的年度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向旗政府提交规划实施年度进展报告,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由旗政府组织开展全面评估,并将中期评估报告提交旗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需要对本规划修订时,要报旗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未来五年的任务艰巨而光荣,全旗各族人民要在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刻认识肩负的使命,时刻铭记承担的责任,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达拉特旗全面实现“十三五”规划宏伟蓝图、全面建成较高质量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附件:
主办单位:鄂尔多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477-8588066
办公地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市党政大楼B座10楼
网站标识码:1506000061        备案/许可证号: 蒙ICP备09000939号-3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86号